年轻人的就业环境
前段时间的一个热点
中传的高校毕业生工作五年存款5000
另一位选择在火锅店当保洁
某些专家以此作为倡导的案例
但对于当事者来说
对于其家庭来说
无奈的笑背后多少透露出一些心酸
先看大环境:国际对抗加剧,基础投资向东南亚倾斜;国内产业转型,人口红利消失,学历内卷,就业压力愈大。再看数据:2023届高校毕业生中仍有近一半没有选择就业,“慢就业”比例提升;求职毕业生找工作的时间纷纷提前,超过35%的毕业生早在毕业前一年的下半年就开始找工作。
在社会各界聚焦这一现象的时候,有部分人提出了“先就业,再择业”的倡议:“不要挑肥拣瘦,挑三拣四,实际上很多单位根本招不到人,但往往学生却又就不了业,这就是供需中间出现认识上存在偏差的问题,先找一份工作,工作一两年积累经验再去择业。”对此,不少人提出批评,先就业再择业,无异于头痛时先吃止痛药,治标但不治本。
于就业者而言,先就业再择业意味着一开始选的就是不契合自身所学专业的行业,不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随意选择一个容身之处,恐怕难以获得对于工作的归属感和劳动的成就感,反而可能会引起“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疲惫。
其次,毕业后的首份工作对于就业者的职业生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后续的找工作过程中,企业看的是你在上一家企业做事的经验和资源,所以所谓的转行就很难,就业者只能被动的在这个行业里换一家又一家。
那么面对这样的处境,毕业生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选择慢就业。但是慢就业不是“躺平”。有研究的兴趣,可以考研;家里有资源,可以考公;如果面向工作,你完全可以选择一项进一步去提升自己的专业,选择“再培训”,在培训中接触实际项目,匹配工作能力。
第二,竭尽全力,选择对口的第一份工作。大学生首先要抓住的是校招机会,哪怕是好的实习机会。如果真的没得选,那也要选择一个前景比较好的行业、平台比较高的公司。目前来看互联网公司还是行业和平台双优的公司。
互联网公司待遇前景好,同学们又该怎样从事这个行业呢?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互联网行业不仅是高收入行业之一,互联网IT技术类人才也是各行各业都紧缺的人员。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出,众多企业纷纷借着这一契机转战互联网电商平台,实现企业的整体升级和转型,更加剧了互联网IT技术类人才紧缺的现状。
洛阳融科北大青鸟已经在办校18年,开设有多种IT互联网热门专业,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实施的是技能学习与项目经验积累两手抓的方式,并以模拟企业的形态锻炼学生的项目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实训时间短还负责就业推荐,让各位同学在洛阳融科北大青鸟真正实现技能、就业双丰收。
END
往期精彩
排版编辑|谢睿莹老师
审核|谢睿莹老师
来源|品牌管理部
(文章内所有学员图片版权归洛阳融科所有,盗取必究!)
点击“全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