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叮上一口瘙痒难忍,涂抹点儿红霉素软膏;长痘痘、皮肤过敏发炎、老年斑,涂上一点红霉素软膏……在有些人眼里,红霉素软膏似乎是“万能药”,且因价格低廉、便于携带、用起来简单方便,备受青睐。这样无需咨询医生或药师,随意使用红霉素软膏的做法,真的可以吗?对此,黑龙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滕海龙以及副主任药师赵艳昭提醒,红霉素软膏不是想用就能用的。
使用频繁易耐药
滕海龙说,红霉素软膏再好使,也绝不是想用就能用的,否则会滋养出耐药菌。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红霉素软膏用得越是频繁,细菌就会进化得越快并变得越强大,耐药性也越厉害。一旦落入这样的窘境,当人们真正需要的时候,红霉素的药效就会越来越弱,乃至无效。
有人会说,抹点红霉素而已,没发现啥异常啊。红霉素有外用、口服和静脉给药等多个剂型,以肺炎为例,滥用其中任何一类制剂,都会让此病丧失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赵艳昭解释,酿成肺炎的主要祸端是肺炎链球菌,而采用红霉素口服和静脉滴注的方式,正是抵御链球菌的“杀手锏”之一。
五条禁忌别忽视
滕海龙介绍,红霉素软膏为常见的抗菌药物,主要成分是红霉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少量红霉素混合在黄凡士林和石蜡中制成含量1%的软膏,就是人们常说的红霉素软膏了。在药品说明书中,对红霉素软膏的适应证是有明确规定的,即针对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小面积烧伤、溃疡面的感染及寻常痤疮等。特别提醒,用红霉素软膏须对症,不在上述范围的,用了也白用。
赵艳昭提示,以下情况不宜用红霉素软膏:
敏感部位:在涂抹眼睛、口鼻黏膜等敏感部位时需高度警惕,尽量避免和这些部位接触。
过敏体质:红霉素过敏比较罕见,但这类人群依然存在,用药后如皮肤发痒、干燥和有灼烧感等,要立即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清洗干净。
创口严重者:大面积烧烫伤和外伤者,应忌用红霉素软膏;同时对褥疮、痔疮等创口严重者,也不可用红霉素软膏。
真菌感染者:以头癣、手足癣、疱疹为代表的真菌感染所致的皮肤病,都不建议用红霉素软膏。
两种膏剂须分清
赵艳昭指出,很多人都有把红霉素软膏和红霉素眼膏混合用的习惯,因而经常犯错误。毕竟看上去都是“红霉素”,而且只相差一个字。但事实上,这两种药物不能“互通有无”,其用药方式和药效也有很大的区别,绝不能相互混淆。赵艳昭解释说,红霉素眼膏主要用于沙眼、结膜炎或眼外部感染,用药时涂于眼睑内,因此药品生产过程需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药物污染;红霉素软膏是涂在皮肤表面的,并非无菌制剂。红霉素眼膏的浓度是0.5%,红霉素软膏的浓度在1%,远高于前者。如果把红霉素眼膏当软膏用,可能会因为浓度不够而削弱皮肤局部的抑菌抗感染效果。
遵医嘱用药才安全
滕海龙告诫,作为抗菌药物,在用红霉素软膏之前,务必事先经过医生或药师的确认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
要警惕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可能。相较于其他抗菌药,红霉素相关过敏案例报道较少,但在用药前一定要认真告知医生或药师自身过敏史等详情;哺乳和妊娠期妇女、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好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
红霉素软膏不宜长时间频繁涂用,易造成细菌耐药。在正确使用红霉素软膏的情况下,病症在3日内基本都会改善,此时可以接着用药直到病症完全消失。如果超过3天仍未缓解,且皮肤伴有红肿和脓液,就要赶紧停药就医。
最后,赵艳昭药师强调,是药三分毒,不管是内服药还是外用药,用药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