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例1: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两种不同的人做对比)
例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3: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桂花与梅花、繁花做对比)
1.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索、体会;2、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
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技巧
1、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2、在句中一般添加合适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
3、在句末一般添加恰当的疑问助词(呢、吗、啊等),句号改为问号。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技巧
1、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把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如果有“不”字,要把“不”去掉,没有“不”就要加上“不”字。
2、去掉反问语气词(如怎、怎么、难道等)和句末的疑问助词(吗、呀、呢等);
3、最后把问号改为句号。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神秘特色。)
学写排比句要注意的地方
1、 几个句子的句式要相同。如上面例句的相同句式是:“是……的”。
2、 必须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
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一般在引用部分的前面或后面说明其出处来源。
例如:鲁迅先生有两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一般不说明出处,直接把引文组织到文章中去,使之浑然一体。
例如: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觉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的作用。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它词语间隔。
例1: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例2:这花儿真美啊,真美啊!
例3: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连续使用两个“拗过去”,形象地描绘出先生边读书边体味,专心致志,自得其乐的神态。)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它的词语。
例1: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
例2: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
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
老师,您好!
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
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
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
我就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
老师,您好! ——课文《老师,您好!》
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末句的“老师,您好!”就是反复修辞的运用,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深情问候和无限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