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咋回事,阅读量都高的离谱,咱一个三线博主有一点接不住这泼天富贵的感觉。
唯一让我比较惊喜的是,周四那篇推文标题已经是我在推荐电影了,还能有比较好的阅读,还挺好的。
咱们今天要聊的这部片子,是本周口碑最佳。
第76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
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原创剧本
2023年豆瓣外语电影评分第四
坠落的审判
在90分钟以前,我对这部电影的定义是一部乏味的犯罪类型片,女主的丈夫忽然坠楼身亡,女主作为唯一嫌疑人坐上了被告席。
在这段时间里面,电影主要是搜集支零破碎的证词,然后通过这些证词来复现场景,因为缺少关键证物,所以只好将关注重点放在了“犯罪意图”这件事上。
这90分钟,对于一部类型片来说是有些乏味的,因为它嫌疑对象单一,故事发展的可能性也较少,让人很难单纯从这个案件上对故事有什么期待。
在电影里面的这段婚姻关系里面,是一个女主外,男主内的家庭配置。
在婚姻开始之前,男主是大学教授,也有写作习惯,女主是作家,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灵魂伴侣”。
可是在儿子的一场意外之后,婚姻出现了裂痕, 儿子成了视障,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内心的亏欠,让男主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家庭上,他减少了大学的上课时间,也减少了在写作上花费的时间。
可是从女主的角度来说,男主提供的这些东西,都不是她需要的。她压力很大,需要通过性生活缓解,男主拒绝,所以她只好出轨找其他人。所谓的家务工作,并不是女主强加到男主身上,非要他去做的,你不想做不做便是,为什么要说是为了我做呢?
婚姻关系是一种需要回报的亲密关系,从电影里面的争吵来看,两个人之所以有矛盾,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双方已经无法从对方身上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那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和其他人做强绑定。
就像我之前在我个人经历的文章里面写的一样《放弃读博,我准备去打工了》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选择都是利己的,我们没必要让其他人替你背负你选择带来的后果。
《坠落的审判》有一些女性向的表达,但我觉得其实是适用每一个人的。
在一段关系里,不一定存在男女,但一定存在强弱。
强者没有必要处处照顾弱者,弱者也没有必要觉得强者需要你所谓的“牺牲”。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知道弱者可能会有“理”,所以更喜欢把自己摆在弱者的地位去索取更多的关注。
可是我们必须明白,有的时候,人生的失败并不是那个你身边的“强者”造成的。
就像一直无法升职的员工,一定会把问题归结为是领导有眼无珠或者是同事更懂巧言令色。
就像一直找不到工作的人,总是会觉得是社会、家庭的问题导致了ta在社会中不受欢迎。
主要是它表达的内容客观中立,在一段婚姻关系里,导演并没有通过性别来定义行为,而是从强弱的角度客观地呈现了不同人的困境。
当然电影中也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比如电影中男主的弱者地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常由女性扮演。
我们很难评价一段亲密关系里的对错,但是通过一场庭审,所有的生活细节像切片一样曝光在所有人面前,所有的事情又都可以被审判,弱者在道德绑架,强者是冷漠无情,好像人人都有错,人人都会被其他人所指责。
但是这个世界有几个完美受害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