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茹志鹃《百合花》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6分)
答:①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
②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③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④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
2.海明威《桥边的老人》结合文本,说说小说《桥边的老人》的构思特色。(6分)
答:①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我”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叙述故事不带主观色彩(海明威的这一叙述风格人们称之“零口吻”);“我”是一个观察者,见证了老人的言行,可以增添故事的真实性。
②截取一个横断面,以小角度(小人物)表现大主题。小说选取浮桥这一特定场景,写在“涌过桥去”的逃难人群中,一个老人却因眷恋故土和心爱的动物而不忍离去。那浮桥仿佛一个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③以非战争的场景描写表现战争的残忍。小说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主题,而是以战争即将到来的环境,以一个孤身老人的言行,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④以没有结局而结尾,耐人寻味。小说一直渲染敌人的飞机即将轰炸的紧张气氛,而结尾写“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没有逃难的老人的命运将如何呢?小说到此打住,有余味深长的效果。
⑤生动、充满张力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情节的展开主要借助人物对话,“我”与老人的问答之间,蕴涵了生动的情节。如“我”问故乡,问动物,问政治以及老人的对答。
3.海明威《桥边的老人》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
答:①采用了第一人称和有限的叙述视角。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象,丰富小说内容,挖掘小说内涵。
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小说仅仅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个场景,叙述了一段对话和一个老人的故事,选材微小,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使读者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③独特的语言风格。小说语言简约朴素,不事渲染,但却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包蕴丰富的内容。
4.萧红《呼兰河传》(节选-冯歪嘴子)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答: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可信。
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情节,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④注意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5.赵长天《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
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6.叶紫《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7.孙犁《战士》“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①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
②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
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
8.常辰哲《麦穗的故事》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答:①采用顺叙,按照“麦穗”成长的时间顺序自然展开,以“麦子梦”为线索,虚实结合不蔓不枝,清晰地展现了主人公由一个普通的山村娃成长为一个优秀戍边战士的过程。
②采取全知视角,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麦穗”的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显得客观冷静;
③巧妙采用片断组合手法(或蒙太奇手法),将出生起名、人武部报名、长跑唱歌哭泣、梦境等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叙事简洁明快,集中紧凑。
④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叙事中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多角度塑造“麦穗”积极进取、富有责任感的形象。
9.孙方友《雅盗》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的描述人物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赵仲的雅盗为线索,叙事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③设置许多悬念,整个小说一波三折,情节起伏,悬念迭起。结尾赵仲的逃脱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④多用对话形式,以入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使叙述情节更加集中。
10.刘怀远《路遗》作品是怎样叙述“路遗”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①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可以灵活自由地呈现小说情节。
②以“路遗”为线索叙述故事,使故事条理清晰,结构更加严谨。
③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④突转式结尾,结尾柳主任把钱私用,出人意料,发人深省。
11.《窗棂上挂串红辣椒》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
12.小说《永远的军人》在叙事上有怎样显著的特点?有何作用?
答:①使用第三人称,以讲述故事的口吻,使小说叙事更加灵活。
②多用对话形式,语言平实,口语化,推动情节发展,符合人物身份。
③插叙手法的运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使情节跌宕起伏,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3.《麦穗的故事》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①采用顺叙,按照“麦穗”成长的时间顺序自然展开,以“麦子梦”为线索,虚实结合不蔓不枝,清晰地展现了主人公由一个普通的山村娃成长为一个优秀戍边战士的过程。
②采取全知视角,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麦穗”的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显得客观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