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结束,各地迎来了返岗复工的高峰,企业的用工需求逐渐恢复,提供的岗位增加,实现了今年就业的"开门红"。这一切离不开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政策出击和精心安排,早在春节前夕,多地便制定了一系列旨在稳就业的政策,为节后返岗及相关就业工作做出充分准备。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等线上招聘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极大地刺激了劳动者的就业热情。
通过互联网搭建的供需对接平台,帮助劳动者更好地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同时,许多用人单位为了迎接新老员工的返岗,准备了贴心的礼物,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重视与关爱,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这在总体上推动了我国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但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突出,"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仍在持续。
在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稳就业的工作必须更加注重于增加就业机会和拓宽就业渠道。新经济和新业态逐渐成为劳动者就业与创业的重要阵地,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关的新职业和就业机会层出不穷。根据中国信通院的研究,预计未来数字经济将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目前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就业人数已超过2亿。
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推动新就业机会的涌现。绿色职业的门类不断增加,例如碳排放管理员、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等新兴职业的出现,正显示出绿色经济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此外,现代服务业由于其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已经成为劳动者就业的主要选择领域,尤其是在养老医疗和家政服务等需求高涨的行业。
然而,当前我国养老护理员的持证人数仅有约50万人,存在着巨大的用工缺口。因此,挖掘新的就业创业机会,不仅要关注新领域的职业兴起,还要将重点放在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校企合作,提升技能水平,同时加强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另外,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将显著提高市场匹配效率,这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