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多或少,我们都听说过类似的事:一些国企工作的人,工作清闲,工资看似也不高,每月两三千,但各种杂七杂八的津贴、奖金和福利,让收入轻松上万;还有好多主管、经理,挣的更多。
工作清闲,挣得不少,朝九晚五,有车有房。说起来就让我们羡慕的不行,真是人生赢家。
不过,随着国家出台的最新政策,这样的局面很快就将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2019年1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将针对被外界诟病较多的国企工资产生方式死板、部分央企工资增长过快、央企工资内部分配不均衡等问题进行明确解决。
企业将实行工资总额备案制管理
所谓工资总额,是指由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直接支付给与本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也就是说,过去国企人员工资是按岗位编制来,固定死的。但是其实际收入,又不仅限于岗位工资,还有奖金、津贴、福利等等多种补助。现在统一了,只算一项,就是工资总额。
例如,老王工资固定3000,奖金500,津贴1000,补助800,特殊补助700,每月实际收入6000.实行工资总额后,企业将明确规定,老王工资6000.
工资涨了还是降了?
工资有涨,部分人员收入有降。
原来国企的工资,是先确定企业一年的工资总额,再逐层分解到下属单位和个人。受国企工资不能太高的舆论及政策影响,企业编制的工资总额并不高,但企业人员又有实际收入的需要,于是各种福利、补贴就出现了,也就出现了一些人工资单上收入不高,实际收入高的怪象。
现在是企业直接针对每个岗位自己决定每年的工资总额,最后汇总,上报国资委。
从工资上看,收入肯定是涨了,原来的补贴都算成工资了。
但对于某些总收入较高的管理人员,以及一些职工而言,收入是降了。
毕竟,原来各种收入都算到了工资里,收入一目了然。
一个主管,单算工资,原来5000,现在30000,你真敢拿吗?国家真会查的。
针对一些央企屡屡出现的部分高管和员工收入过高现象,国资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国资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和对非竞争类国有企业的工资调控要求,对部分工资水平偏高、过高的行业与企业,尤其是主业不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工资增长过快的情况进行适当约束。
这些人,收入降了。
哪些国企将实施?
此次发布的《办法》中,明确指出,“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中央企业原则上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管理”。
关键词,央企,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
也就是说,此次《办法》实施的企业,主要是建筑、房地产、制造、通信、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央企。例如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华侨城等央企、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建筑企业,将在此次《办法》出台后推行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
未来,可能将在全国企领域全面实行该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