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外部形势恶化,“断单、断链”使我国外贸企业出现订单“吃不饱”的现象。电商平台祭出“工厂直供”概念,将我国成百上千个产业带工厂的产能与“下沉市场”的庞大需求对接起来。
它们所打造出的“特价经济”,在以外贸转内销等方式促进国内产业大循环的同时,还支撑着中低收入群体的品质生活。
受新冠疫情影响,半年来全球供应链断裂,产业链各环节广泛停工停产,各国疫情演变并不同步,短期内难以修复,全球经济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未来我国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但内循环更重要。
不少外贸企业海外订单急剧减少,出口受阻,供应链中断,虽然已经复工复产,但产能利用率还处于低位。这些企业的战略重心必须从出口导向转向激发内需。
尤其在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分布着大量以消费品制造为主、由大量中小企业构成的“产业带”。
疫情之下不少产业带工厂开始拓展国内渠道,但这些外贸工厂由于长期面对海外加工订单,以OEM模式为主,不了解国内市场,没有直接接触过消费者,当出口转内销成了唯一活路,它们只能选择电商平台,标准也很简单:带货能力。
为打开通道,商务部组织了“双品网购节”,倡导品牌消费、品质消费。今年几大电商平台摒弃以往的派系之争,纷纷抱团以稳住目前的消费回暖势头。
与以往不同,此次各电商平台合力主要瞄准的是消费薄弱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潜在需求。
我国消费市场结构分化明显,有4亿中等收入人群,以及6亿中低收入人群。
过去的消费升级,重在满足中等收入人群。现在拼多多、京东京喜、淘宝特价版、必要等电商平台通过工厂直供,纷纷推出“6元包邮、3元包邮”,延续消费回升,保障中小企业开工,激发出民营企业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围绕下沉市场,在数字新基建、外贸转内销、助农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概念”的包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