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是福耀汽车玻璃的创始人,从1983年开始捐款至今,曹德旺已经累计捐款80亿元,这些钱并不是从企业中拿出来捐款的,而是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来的。
公众对曹德旺的看法是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她是当代的成功的企业家、大慈善家,捐赠很多钱做慈善,福耀玻璃在世界市场上占比高达30%,有人给曹德旺起外号为“曹扒皮”,对外捐款,做慈善,却就是不愿意给员工涨工资。
曹德旺之所以出名,最主要的原因是凭借自己的本事捐款的数额已经超过160亿。就凭这一点,曹德旺慈善先生这个称号很符合他。曹德旺在名气、口碑、知名度等方面都很好。但是有很长时间曹德旺的名声不是太好,有人觉得他做的对,而有人觉得他做的不对。
很多年前,曹德旺被人骂了一顿,说他用员工的福利待遇来做慈善。王健林曾经也对捐款做出了回答,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讽刺曹德旺还是怎么。王健林是这样说的,我最反对有一些人企业做的不是太好,员工薪资待遇也不是太高,却总是在外面搞慈善,捐出去那么多钱,员工的工资却非常低,这句话说完,想必大家都明白说的是谁。
正是王健林的这些话,市场上涌起了慈善潮,很多企业通过捐款来刷存在感,来证明企业很有社会责任感。王健林其实说的也很对,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了,才会在企业中更大的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企业这样就能获取更多的利润,才能更好的做慈善。
在这之前,有人一直质疑曹德旺捐款的目的。是做好事,还是通过捐款来提高知名度,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对于这件事,曹德旺也做了回应:我不涨工资是为了不想破坏行业的潜规则,我要是涨了工资,那些中小型企业的员工就会到福耀来,到那时,小企业可能承受不了,但是我们公司家大业大是能承受起涨工资的。按照曹德旺的观点,即如果我手下的员工工资是6000元,别人手下的员工工资是在6000到7000块钱波动,那问题不是很大。
但如果突然给员工的工资太高,比如一下子给9000块钱工资或者给一万多块钱工资,这工资已经很高了,其他公司的员工更能够接受,那么其他企业的员工就会不平衡,也想要老板给涨工资,或者就直接去了福耀,这样的话整个市场都会动,不利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曹德旺的爷爷本来是上海的富商,曾经是一家百货公司的股东,因为一场海上事故带走了曹德旺的爷爷,因为这件事情,一夜之间,家庭大变动。家中很贫困,为了生存,他的父亲只能外出去打工,留下母亲一个人照顾家里的孩子。曹德旺出生正是动乱时期,父亲的工钱因为战乱,没办法寄回家里,母子只能挨饿。曹德旺到了十五岁那年,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曹德旺跟随父亲去了上海打拼。
最初,他们父子两人在福州买烟草,然后运到上海去卖,代步车只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除了这之外,两人还尝试过很多行业,如贩卖水果蔬菜等。曹德旺几乎每天都是凌晨起床,晚上十点才休息。虽然自己很劳累,但是家庭的经济条件有所提高,父亲的压力也减小了。
在1968年,22岁的曹德旺结婚了。他刚一开始的创业资金就是由妻子提供的。
不久后,曹德旺想贩卖木耳,但是手头资金紧张,他的妻子知道后,把自己值钱的嫁妆都卖了。为曹德旺提供资金。在刚开始,曹德旺赚了一大笔钱,曹德旺急忙扩大了规模,借钱采购木耳,但也因为一些原因,木耳被查收,曹德旺亏了,欠了外债。他只好外出打工,挣钱还债。后来他来到了一家玻璃厂工作,因为厂房近几年都在亏损,曹德旺抓住机会,承包了这个工厂,经营多年,刚开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后来生意好点了,开始盈利,但是规模也不大。
曹德旺刚开始做的是水玻璃而不是汽车玻璃,有一次和出租车司机闲聊,才知道这一块汽车玻璃竟然能够卖几千块钱,比自己做的水玻璃利润更高。曹德旺将目光转移到了汽车玻璃上,这个利润很大,当时国内的汽车玻璃都是依靠进口,没有技术,于是曹德旺聘请专家研发汽车玻璃,不久,他的工厂掌握了技术,成本低,玻璃价格便宜,销量很好。从此这一技术开启了玻璃世界的大门,现在是世界上第二的汽车玻璃生产商,全球生产车的企业四分之一都是由福耀提供的车玻璃。
1993年,福耀凭借着很低的价格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美国交到这个情况就对多家玻璃公司进行了压制,很多公司都屈服了,但是曹德旺没有。他把美国的商务部告上了法庭,这场官司打了整整三年,这三年来,美国不断打压曹德旺,希望能庭外和解,但曹德旺就偏不。最终曹德旺打赢了官司,同时也加入了WOT。
后来记者采访了曹德旺,问他:您当时和美国打官司感到心虚吗?曹德旺只是笑了笑,回答:我不怕,因为错的是美国,我们合法合规,凭什么怕他们。
2015年,曹德旺打算在美国建设工厂,很多人反对,毕竟美国人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工作时间短,费用高,但是美国很欢迎曹德旺来建厂。美国经历了金融危机,很多企业关门大吉,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对社会非常不利。曹德旺认为当地的运输成本,税收和能源成本比较低,不会亏损。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美国当地政府给予了很大承诺,但是并不顺利。
美国人的工作效率没有中国人的工作效率高,玻璃的合格率很低,并且员工不愿意加班,不同意实行两班倒。工厂加强了管理制度,但是工人却提出了组建工会,曹德旺直接拒绝。毕竟工会是工人的靠山,他们可以随时可以提出加薪。这让曹德旺和福耀的高管都很难受,他们已经习惯了中国人工作的两班倒,但是美国这些人真的太懒了,只要到下班时间,一刻都不会待,还受不了一点苦。而且生产玻璃本来就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美国工人感觉危险,直接就不干。因为很多原因导致了工厂开门几个月都一直都没有盈利,反而亏损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曹德旺派了几个美国的管理人员去中国学习。
美国高管来到中国后,非常震惊。学习了一段时间,美国管理人员回到了美国,对美国的工人采取了严格的管理,但是没想到,这直接激发了美国工人的不满,要求组建工会,涨工资。
曹德旺毫不留情的回应了这件事:“如果工会组建,我就直接把厂子关了。”在曹德旺看来,只要工厂被工会监督,那些工人就有靠山,他们就会不断闹事,要求加薪、加福利等,最后工厂就会倒闭。
曹德旺也没有坐以待毙,他找到了美国的反工会机构,由他们来代替曹德旺交谈。对于员工,曹德旺直接开除一些带头闹事的工人和高管,并和员工坦言宁愿工厂倒闭,也不会让工会进来。之后对工人承诺只要他们做的好,工厂盈利,那么他们就会加薪。同时也加强了对工人在工作时候的保护,升级了设施。
后来,曹德旺让工人举行了一次投票,结果是大约三分之二的人都反对工会进来。这次危机顺利化解,福耀美国玻璃厂也在两个月后盈利了,曹德旺的承诺也到位了。
这些使其能够被拍成了纪录片名叫《美国工厂》,这部影片上映后,引起了畅叫扬疾。有的人骂曹德旺是卖国贼,还有人说曹德旺这是想移民。对于网上的说法,曹德旺并没有对此回应。
曹德旺如此出名,是在于凭他自己的实力捐款累计已经突破160亿,被称为慈善先生。早在1983年,曹德旺就将自己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中。在2003年,曹德旺在福建平潭进行调研,发现了贫困户拆迁这个事情,群众们似乎意见很大,后来曹德旺自己掏了几百万块钱建了一个新的村庄,而且这个村庄里的设施很齐全,还搭配了各种福利机构,比如说养老院。
到了2011年,曹德旺继续增加慈善,竟然将自己名下的3亿股福耀玻璃的股票捐赠给河仁慈善基金,这就成就了A股售价由上市公司股权成立的慈善基金会。只不过对曹德旺的捐款究竟是多少没有准确答案。有人说捐款了80亿,也有人说捐款总计超过了1130亿,也有人说捐款总计超过了160亿。但是不管怎么说,曹德旺的捐款确实是事实,也是一笔巨款,与其他公司相比,他的捐款位次都是第一。
曹德旺在2012年成立了洛阳曹氏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专门用于聚焦于、扶贫等慈善事业,不仅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还支持医疗救助等。此外,在2019年疫情来临时,曹德旺还向武汉捐赠了1亿元人民币,来支持抗击新冠疫情。他对慈善事业非常慷慨,因为他相信慈善事业可以改变社会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2021年,曹德旺捐款100亿,建立福耀科技大学,学校的性质是公立学校,目的是为了给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研究中国在生产方面卡脖子的领域。这所学校的性质是公立的,这就意味着建成之后会交给国家,这将是中国第二个一所由个人出资成立的公立大学。
虽然曹德旺捐款大手大脚,但是在企业经营方面他可是精打细算。有一次他的团队在评估两个地方,在这两个地方之中,哪个建厂比较划算。曹德旺马上就说出这两个地方的电费,税费和运费,经过计算,马上得出了答案。
有一次,曹德旺开除了几个员工,这些工人不服,就去税务局举报说他偷税偷税。在这个法治不是健全的时代,偷税漏税一查一个准,于是税务局就派人查账。最后查出来税务方面并没有问题,反而曹德旺还多交了税,整的税务局的人措手不及。没查出来偷税漏税,反而还需要给他退税。
曹德旺刚做汽车玻璃时,进口量是百分之百,但是现在进口量几乎为零。他企业就专心做玻璃,其他的事情一概不问。他在自传中提到过,父亲告诉他,一个人即使读在多书也不一定有本事,而是要看他做了多少事,怎么做事。捐了那么多钱,对曹德旺并没有什么。不管捐多少,只要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就是在做慈善。
对于员工,他们会认为这笔钱不如给员工涨工资划算,但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曹德旺就是大善人。看待一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多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