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挖掘“数字传播与媒介中国”相关领域研究的潜力,助力青年学者成长,推动学术交流发展,更好地服务新闻传播学的繁荣,第一届“数字传播与媒介中国”学术研讨会预定于2024年5月17-18日在苏州召开。自发布征稿启示以来,我们得到了广大学者们积极投稿与支持关注,在此向各位学者与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到征稿截止日,本届研讨会共收到来稿528篇。经过主办期刊联合评审,共评选出优秀稿件43篇,其中一等奖9篇,二等奖9篇,三等奖25篇(各奖项内按来稿先后顺序排列)。
征文获奖名单公告如下:
一等奖(9篇)
AIGC时代涉华国际舆论的演变、风险与敏捷治理:以ChatGPT为例
吴瑛 孙鸣伟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数字时代谁在做新闻?——对数字新闻生产者的类型学研究
张兵杰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网络舆情智能生成风险防控的PDRR体系构建
魏俊斌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导航:作为平台媒介的三重逻辑分析
秦红雨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人-数据联合体:万物互联时代数据表征的“黑箱”问题与治理策略
刘铮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实现数字治理:基于国家-社会模糊关系的行政吸纳
王梦瑶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学术伦理与学术出版规范研究
王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类人化交往:Sora驱动语境下政治情感的可能性构建向度
张爱军 宗雅宁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数字反哺还是互哺:老年人新型智能媒介使用的田野观察
申琦 刘一然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二等奖(9篇)
数智时代网络舆情逆境何以触发政策之窗?
孙峰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从“寓言”到“预演”:“认知测绘”方法论下的游戏媒介社会治理叙事
李飒 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可沟通城乡”: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城乡关系新未来
郑素侠 牛斌花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论个人网络数据的公共性及其实现
陈映 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
“双重市场”:平台化与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重构
黄从严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从“极化”到“情感极化”:数字性的兴起及其文化影响
田浩 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
“与机器谈情”:可供性视角下智能时代的人机情绪传播
刘珍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
双重透明与三方遮蔽:论屏幕“隐匿的在场
齐一放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人工智能与内容生产:数字劳工的异化与重塑
王隽泽 林爱珺 暨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以上为共同体遴选之结果,视为稿件通过初审阶段。各论文作者需在会上进行论文汇报。
三等奖(25篇)
社交平台如何参与网络信息内容治理?--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王泽坤 杨启飞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实证研究——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为论域
胡大海 黄胜普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院
数字乡村治理中农民心理困窘的纾解之道:基于韧性理论的视角
王琦 李蓉蓉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错位时空的对话:数字悼念如何重塑死亡记忆——一项基于微博的虚拟民族志研究
巨高飞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青年用户的AI新闻主播体验:认知与情感的双重探究
刘艳婧 赵晗竹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筑造“星球工厂”:资本主义剩余劳动的数字转场及其空间赋形
吴红涛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祛魅算法:新闻业“算法风险观”的元话语比较研究
张超 王勇华 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数据、用户与数字权力——平台资本主义垄断如何破局?
周亦垚 蓝江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大哲学系
媒介距离的消解与重塑:人媒关系的再审视
余思乔 陈世华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虚拟幻觉审美重构探赜——基于VR数字技术与艺术融合路径的考察
苏喜庆 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大数据监控社会隐私主体自主性的消解与重构
彭焕萍 陈瑶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生成式AI解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四个向度及应对思路
李永胜 何妮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数字时代的性别平等——朱迪·瓦克曼的“技术—时间”理论研究
戴雪红 潘瑶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流水的爱情”:媒介驯化视角下单身青年的社交媒体脱单实践
蒋宁平 钟国玲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平台信息裁量权的法律探界、分界与围界
白冰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游民的名义”:作为象征性工作的中国数字游民身份实践
马一琨 江天河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数字生命的媒介物:数字陪伴的人机视听互动探讨
刘阳 陈施静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智能社会网络暴力治理:算法双重角色视角下的研究
李玮 程卿玄 许浩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从“虚拟社区”到“数字集市”:社区平台中的个人劳动实践
于淼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平台内容审查的权力及其界限——以隐形禁止(shadow banning)为例
张璐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数据的合理流动:大模型时代数字平台隐私保护问题探究——基于场景一致性理论的视角
周鹍鹏 李翔宇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国际地缘政治竞争背景下中国、美国和欧盟数字经济反垄断监管的趋同性
马爱芳 胡泳 北京⼤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不间断的“陪同”:我国城市儿童家庭社交机器人日常使用
张锐君 申琦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反结构的狂欢:Z世代网络互动仪式的生成机制分析
杨宇辰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超越个体:媒介技术视域下人工智能音乐的版权归属之思
胡李阳 于德山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三等奖获奖者不需要进行论文汇报。
再次感谢各位学者的支持与关注,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所有参会者提供一个充满启发和互动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助力青年学者成长,推动学术交流发展,更好地服务新闻传播学的繁荣。
我们期待在5月18日于美丽的姑苏与大家相见!
重要相关信息
一、参会邀请与通知
本次会议为投稿邀请参会制。除特邀专家和参加论文汇报环节的与会学者外,我们已用邮件通知其他受邀人员(邮件发送时间:4月22日),请已投稿的学者们关注邮箱信息。
二、会议信息
1.会议时间:5月17日报道,5月18日正式会议;
2.会场: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红楼学术报告厅。
咨询联系:
冯怿周 17715389002
主办单位(按拼音字母排序):
《出版发行研究》
《传媒观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社会科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州学刊》
责任编辑:冯怿周
审核人:赵强
佳作回顾
点击跳转阅读
智能传播 · 技术 · 人
王敏芝丨算法时代传播主体性的虚置与复归 彭兰 | “数据化生存”:被量化、外化的人与人生 王敏芝 | 加速社会的时间结构与情感现代性 曾一果 曹境 | “赛博恋人”:人机亲密关系的建立及其情感反思 蓝江 周亦垚丨数字治理与肯定性的生命政治 吴静 | 平台模式下零工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唐润华 何国平 | 全球文化治理中智能传播的双重角色 俞立根 顾理平 | 隐私何以让渡:量化自我与私人数据的日常实践 林爱珺 章梦天 | 基于数据多粒度的隐私差序保护
媒介 · 文化
陈琼秋丨粉丝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梁爽 喻国明丨移动直播“新景观”:样态演进、情感价值与关系连接 张铮 许馨月 | 从创意者经济到认同者经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需求侧转型 解学芳 雷文宣 | “智能+”时代中国式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图景与模式研究
媒介治理 · 国际传播
陈婷婷 | 话语场域·议程设置·国家形象——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话语谱系及其构建 郝宇青 王海建 | 人工智能进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限度 吴莉娅 叶继红 | 论人工智能嵌入乡村建设 赵云泽 薛婷予 | 多重突发事件下的群体恐慌情绪传播与风险治理 阳长征 | 群体冲突与边界错位:媒介液态对社会阶层失序的影响研究 李春雷 任慧 | 媒介化治理:理论逻辑、过程性建构与问题治理取向 张健 陈敏 | “同一性”的危机: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国家认同风险论 罗昕 蔡牧|媒介化治理:作为正在兴起的研究范式 喻国明 李钒 | 生成式AI浪潮下平台型媒体的规则重构、价值逻辑与生态剧变
算法 · 人工智能
全燕 张入迁 | 关键词、内容生成与算法重组的传播格局 李婧 陈龙丨算法传播中的文化区隔与分层 张洪忠 斗维红 任吴炯 | 机器行为特征建构:传播学视野下社交机器人识别方法研究 张铮 吴福仲 | 拟身链接: 基于深度伪造技术的人机互动及其社会善用可能 杨庆峰丨人工智能的想象化及其限度 王鑫 | 基于“理解”的ChatGPT人机交流反思与主体性问题复归 陈秋心 邱泽奇 | “人机互生”时代可供性理论的契机与危机——基于“提示词”现象的考察
新媒体传播矩阵
您若喜欢,戳戳“分享”“点赞”或“在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