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未来  系统  政策  行业  设备  基金  快速  教师 

投资讲堂丨数字经济十问(上)

   日期:2024-12-03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ip.tpjde.com/news/2217.html
核心提示:近年来,数字经济在我国迅速崛起,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数字经济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组织治理形式,

投资讲堂丨数字经济十问(上)

近年来,数字经济在我国迅速崛起,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数字经济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组织治理形式,在生产生活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本篇为《数字经济十问》(上),旨在浅析7个问题,包括“数字经济”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数字经济”格局、中观现状以及微观主体。

同时,我们会在《数字经济十问》(下)中试着回答3个问题,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如何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

1

一问:“数字经济”是什么?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

2

二问:缘何大力推进“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落脚点同工业革命的本质有许多类似,其在社会数据流下对资源的高效配置,有望在今后成为生产关系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数字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不仅在激发消费、拉动投资、创造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在催生与聚合各类创新要素,为传统经济注入新动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3

三问:“数字经济”涵盖哪些行业?

国家统计局2021年对数字经济进行分类,主要围绕关键生产要素中数据要素展开,分为5个大类,分别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

4

四问:全球“数字经济”竞争格局几何?

从数字经济占比来看,全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43.7%,其中发达国家占比为54.3%,发展中国家为27.6%。美国在数字经济产业的服务部门更具优势,而中国则在数字经济产业的制造部门具有竞争力。中国的数字经济增速位居全球第一,具有非常强的发展潜力和增长动能。

5

五问: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几何?

“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以及占GDP比重逐年提升,2020年产业规模较2015年增长111%。截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万亿,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为38.6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位居世界前列、政府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

6

六问:中观层面“数字经济”转型现状?

从当前的数字经济结构看,我国数字经济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导。截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三大产业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8.9%、21%和40%,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常年高于工业和农业,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7

七问:微观层面数字经济如何促进企业革新?

在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中,数字经济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长尾效应提高了企业利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而言,从2016年至2020年,软件业务收入从4.9万亿元增长至8.16万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10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1万亿元。这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都得益于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在微观层面的利润提高。

近年来,数字经济在我国迅速崛起,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从互联网企业“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到5G网络的逐步投入使用,数字经济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组织治理形式,在生产生活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现实对发展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10月,高层领导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更是提出,到2035年,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

01

一问:“数字经济”核心内涵是什么

目前学界对“数字经济”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但是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狭义到广义、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的过程。

“数字经济”一词最早由唐·塔帕斯科特(DonTapscott)1995年在其《数字经济》一书中提出。在书中,塔帕斯科特认为传统经济中以实体方式呈现的信息流,在新经济中将以数字形式呈现。

狭义的数字经济由美国经济分析局BEA,2016)定义,主要指的是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的基础设施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商业发展模式和数字媒体,对应于大众认知中的互联网公司和计算机相关产业。

广义上的数字经济其外延则更加宽泛,各方的定义也因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和认知角度变化不尽统一。较为有共识性的理解由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提出。该倡议认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一定义强调了数字化时代下,信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对产业组织结构的改变、提升乃至形成全新业态的变革性发展。

中国信通院在G20峰会倡议的基础上,将数字经济最终定义为: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

“数字经济”的内涵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延申,经历了从狭义的单一产业限定到广义多产业联动的历程。从其内涵的变化来看,数字经济要成为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推力,从被动工具到主动发展,必须和传统实体经济融和,才能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02

二问:缘何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从蒸汽机的出现到内燃机的发明,再到计算机互联网带领人们进入e时代,这些工具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下一次工业革命会由什么技术奇点引发总能引起人们的诸多想象。

实质上,技术奇点的出现与否并不一定对工业革命产生决定性影响,工业革命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落脚于稀缺资源的分配。正如蒸汽机的出现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上个世纪90年代的电脑与互联网的诞生带领美国进入长达十年繁荣的“黄金时代”,数字经济的落脚点同工业革命的本质有许多类似,其在社会数据流下对资源的高效配置,有望在今后成为生产关系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不仅在激发消费、拉动投资、创造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在催生与聚合各类创新要素,为传统经济注入新动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经济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可以从长期增长的角度分析。以索洛模型Y=A*F(K,L)作为基础,数字经济在将信息作为生产要素的前提下,通过直接加入函数、改变生产函数的形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三种途径来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

从生产要素角度,数字经济中信息直接作为生产要素加入函数,增加了经济生产中可利用资源的数量。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的网络效应下,信息的数量会随着数字产业的发展急剧上升,从而增加经济产出。

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数字经济改变了经济的生产方式,这种提升的改变落脚于生产函数形式的变化。通过改变经济生产的方式,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利用率,从而使得各要素的边际产出提升。

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社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这既包括技术产品进步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又包括了商业模式改进带来的供需匹配度上升,间接促进整体的经济增长。

03

三问:“数字经济”涵盖哪些行业

国家统计局2021年对数字经济进行分类,主要围绕关键生产要素中数据要素展开,分为5个大类,分别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其中前四个大类为数字产业化部门,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最后一部分是产业数字化部分。 

04

四问:全球“数字经济”竞争格局

数字经济内涵的发展壮大也揭示了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中重要性的逐渐上升。据21年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增加规模达到32.6亿元。其中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4.4万亿美元,占比为74.7%,发展中国家占比为25.3%。细分来看,美国、中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的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前五,分别达到13.6、5.40、2.54、2.48和1.79万亿美元。

从数字经济占比来看,全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43.7%,其中发达国家占比为54.3%,发展中国家为27.6%。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超过60%,分别为66.7%、66.0%和65.0%,紧随其后的韩国占比为52%。

当前无论是数字经济规模上还是占比上,发达国家都显著走在前列。数字经济规模最大的美国,起步早、研发投入大,之后依托持续领先的技术创新持续巩固,全方位处于领头羊的位置。其他国家比如德国和英国,前者依托它们强大的制造业打造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力量,后者依靠政府引导,进行数字化建设带动数字经济发展。

将数字经济结构拆开来看,2020年全球数字产业化占比为15.6%,产业数字化占比84.4%。2020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行业增加值比重,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分别为8.0%,24.1%和43.9%。

相对而言,美国在数字经济产业的服务部门更具优势,而中国则在数字经济产业的制造部门具有竞争力。中国的数字经济产业在服务部门尤其是IT及互联网服务业方面与美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中国的数字经济增速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长9.6%,具有非常强的发展潜力和增长动能。特别作为人口大国,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为数字产品和服务提供庞大、多样化的用户群体。

05

五问: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信息作为生产要素的积累速度和信息在多渠道对其他要素产出效率的提升,数字经济能够保持超高增速,2015年至2019年数字经济一直保持超过10%的增速。2020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数字经济依然保持了9.7%的增速。

伴随数字经济高增速的,是不断扩大的数字经济的规模。“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以及占GDP比重逐年提升,2020年产业规模较2015年增长111%。截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万亿,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为38.6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位居世界前列、政府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

在2020年全球经济整体下行叠加疫情影响之下,数字经济的高增速和比重的依然不断攀升,对我国经济的起到了有力支撑,2020年全年我国GDP增速达到2.2%,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加速到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叠加近几年的疫情倒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并催生出大量在线应用场景,数字经济在经济中规模逐年增加,已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06

六问:中观层面数字经济转型现状

虽然“十三五”规划时期数字经济的增长是喜人的。但是我国在数字经济产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制造部门,在创新研究尤其是软硬件设计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存在着关键领域创新不足、关键技术经常被“卡脖子”、不同产业领域各自为政、行业和地域发展不均衡等特点。

从当前的数字经济结构看,我国数字经济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导。截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三大产业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8.9%、21%和40%,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常年高于工业和农业,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关键技术所在的制造业,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将数字经济拆分为产业数据和数据产业两部分,产业数字化占比逐年提升,由2015年的74%提升至2020年的81%,数字产业化占比逐年下降,由2015年的27%降至2020年的19%,且二者的分化同样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据此,《“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遵循创新引领和自主可控的发展理念,强优势和补短板并举,积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由宏观层面上“量”的爆发式积累变成量质皆重,从以点带面发展重点产业扶持重点公司转向不同产业协同并进发展。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研发和服务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化的指标要求。

这一过程,在信通院2021年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中,定型在“四化”的数字经济分析框架。具体来说,就是数字产业化进入产业数字化阶段,随着数字产业的不断成熟,形成新的业态和生产模式,传统产业也受益于数字产业的成果,开始产业升级到产业联合再到产业融合,最终形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重塑生产力,数字化治理引领生产关系深刻变革,数据价值化重构生产要素体系的数字经济生态。

这一系统中,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数据价值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前提,数字化治理为数字经济明确前进方向。“四化”体系分别从生产力、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三个角度,形成数字经济的动能系统,完成数字经济“质”的转型升级。

07

七问:微观层面“数字经济”如何促进企业革新

在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中,数字经济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长尾效应提高了企业利润。

从成本端看,在传统产业中,由于规模经济,企业规模增加会有生产成本的下降。但是传统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前期边际成本较高,受制于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往往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但平台企业因为其低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特性打破了企业自身的束缚。因此数字经济下企业得益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其增长速度要比传统更快。

从收入端看,在传统市场语境下,企业面对市场中消费者需求和数量的差异难以把握,往往会选择生产受众面最广的产品,造成市场上同质化产品过剩。而在数字经济下,信息流通带来的需求群体画像降低了企业获取客户需求的成本,形成了消费端的长尾效应。消费端的长尾效应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提升企业的利润。

成本的下降和利润的上升,使得数字经济中的企业利润率上升,对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提升有着巨大正向作用。尤其是行业中率先数字化的企业,相对其他企业能够获得更多超额利润,无论是基本面发展还是预期业绩的兑现,都会有更优表现。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而言,从2016年至2020年,软件业务收入从4.9万亿元增长至8.16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从0.34万亿元增长至逾1万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10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1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由2015年的21.8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7.2万亿元;信息消费规模同样由3.4万亿元增长到5.8万亿元。这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都得益于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在微观层面的利润提高。

03

风险提示:历史数据统计误差、政策不及预期、疫情传播超预期、海外货币政策变化

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粤开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粤开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粤开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粤开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本订阅号中所载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粤开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扫码或点击下方链接
预约开户可获更多专业咨询

报料邮箱:
284519553@qq.com
   
商务合作(微信同号):
13926219933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news/2217.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