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未来  系统  政策  行业  设备  基金  快速  教师 

悦读:2分钟读懂《从0到1》

   日期:2024-12-03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ip.tpjde.com/news/2473.html
核心提示:    大概从年前开始,《从零到一》就大热起来,徐小平、牛文文等大神们纷纷推荐。可是,总是听人们提起,却苦于没有时间看?

    大概从年前开始,《从零到一》就大热起来,徐小平、牛文文等大神们纷纷推荐。可是,总是听人们提起,却苦于没有时间看?没关系,小创利用五一假期反复读了几遍,已经把书中的精华问题和经典言论提炼出来,用不了2分钟,你就可以了解这位硅谷创投教父的核心思想。

悦读:2分钟读懂《从0到1》

    作者简介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彼得•蒂尔(Peter Thiel)被誉为硅谷的天使、创投界的思想家。出生于1964年,毕业于斯坦福法学院,于1998年联合创立PayPal并担任CEO, 2002年将PayPal以15亿美元出售给eBay。2004年成为Facebook的首个外部投资人。他联合创办了Founders Fund,为等十几家出色的科技创业企业提供了早期资金。

     注:下文中,蓝色字体为小创点评。

    一、什么是从0到1?

    ★我们期待的未来是进步的。进步可以呈两种形式。

    第一,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

    第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

    ★从宏观层次看,可用一个词代替水平进步,即全球化——把某地的有用之物推广到世界各地。

    ★垂直进步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科技。

    ★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未来由全球化决定,但事实是——科技更有影响力。

    ★初创公司往往是新科技的诞生地。

    二、我们坚持着哪些错误的商业思想?

    ★遭受硅谷之劫(90年代互联网泡沫)的企业家们从中学到4点经验,这些经验直到今天仍在主导商业思想:

    ① 循序渐进

    ②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

    ③ 在改进中竞争

    ④ 专注于产品 ,而非营销

    (注意第二点,精简是苹果的IOS系统成功的关键;而第四点,一些公司饱受诟病的“饥饿营销”其实也大成功了。这不是矛盾么?)

    ★然而这些法则的对立面可能更正确:

    1.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2.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

    3.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4.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果然,教父级人物不会那么容易错。互联网时代,营销和产品确实处于一个并举地位)

    三、为什么推崇垄断?

    ★垄断并不是商界的症结,也不是异常存在,而是每个成功企业的写照。

    ★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的;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认识与现实中的公司)

    ★创造性垄断就是新产品既让大众受益,又可以给创造者带来长期利润。竞争意味着大家都没什么利润,产品没有实质差异,而且还要挣扎求生。(前提是,这种情况发生在市场经济中)

    ★如果你能看出竞争不能带来价值的提升,而是充满破坏力,那你就比大多数人要理智。

    四、怎样建立创造性垄断企业?

    ★每个垄断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它们通常会综合以下几个特点: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品牌优势。

    ★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使你的产品很难或不能被别的公司复制。小创想到了智能手机界的专利战:苹果大战三星、中兴状告华为…但奇怪的是,这些专利战更多纠结于一些边边角角。例如苹果的“圆角矩形”专利,看上去荒谬至极。)

    ★一般而言,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在这个竞争激励的时代,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是:好10倍的单个产品,恐怕已然不存在了吧。)

    ★要做出10倍改进,最明确的办法就是创造全新的事物。

    ★建立垄断企业的办法:占领小市场、扩大规模、破坏性创新、后来者居上。

    五、什么是风险投资和产品销售的幂次级法则?

    ★风险投资的回报并不遵循正态分布,而是遵循幂次级法则:一小部分公司能完胜其他所有公司。

    ★像我们所说的,甚至是最好的风险投资者都会列出投资组合,但是懂得幂次级法则的投资者所列出的备选投资公司会尽可能少。

    ★这(销售的幂次级法则)对大多数企业家来说是反直觉的,他们总以为销售策略越多越好,但是大杂烩式的方法——雇佣几个销售员,在杂志上登广告,并且尝试增加一些产品的后续功能,使其能够呈病毒式增长——并不起作用。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销售的客户获取成本)

    ★如果你一条有效的销售渠道,你就能成功。如果你尝试了多种销售渠道,却没有一个有效,那你就等着关门吧。

    这几天青岛的万象城的营销做的很立体。不过也存在隐忧:初创就进行立体营销,那营销的爆发点到底在哪?这个必须研究清楚——你不可能有财力持续地进行地毯式的立体营销,必须找到爆点。而事实是,万象城除了明星(还未到场)本身没有太多爆点。

    六、初创公司不团结的最大原因?

    ★要找到公司内部不团结的原因,分清以下三个概念很有用:所有权:谁在法律上拥有公司的资产?经营权:谁实际上在管理者着公司的日常事务?控制权:谁在形式上管理公司事务?

    ★初创公司的矛盾大多出现在所有权和控制权之间,即董事会的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过早让投资进入企业也许不是什么好事)

    ★三人董事会最为理想。除非你的公司已经上市,否则,董事会不要超过5个人。

    七、获得成功,公司必须回答的7个问题

    1、工程问题: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

    2、时机问题: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3、垄断问题:开创之处,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4、人员问题: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5、销售问题: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6、持久问题: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7、秘密问题: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若7个问题你都能解决好,那你一定会获得成功。即使只解决了五六个问题,你也能取得成功。

    《从零到一》十大箴言

    1.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没结束,一旦创新停止,创业就结束了。

    2. 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作者谈中国)

    3. 非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定义成各种更小市场的交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相反,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描述成若干大市场的并集来伪装他们的垄断性。

    4. 任何用现金支付的薪资都关乎现在,而非着眼未来。

    5. 没有科技公司可以只靠品牌发展。(作者没有说发展的时限。所以最好还是进行创新)

    6. 即使产品没有差异,高超的销售和推销自身也可以形成垄断,反之则不行。

    7. 谁最先占领有病毒式营销前景的细分市场,谁就能成为整个市场的定局者。(这个论点小创持保留意见,因为营销方式不存在专利问题,可以模仿)

    8. 把公司推销给媒体是推销给其他人的必要前提。出于本能,技术精英不相信媒体,常常犯忽视媒体的错误。

    9. 准确地说,科技是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逃避竞争的唯一方式。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10. 对我们——全宇宙、全球、全国、全公司、整个人生乃至此刻最为重要的是——独特。(当然,独特不意味着你一定要做一朵奇葩)

    小创点评

    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这么一本书:字数不多,却靠着宽大的页边距和行距增加页数,最后再搞个圆脊精装,而且它还是一本十足的畅销书,不知道你的印象如何,未读之前,我一般会心生反感。读完《从零到一》,你会发现,它的文字的质量,是足以和这样的装帧相匹配的。

    从0到1VS从1到N、全球化VS科技、创新性垄断VS模仿性竞争、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VS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在书中,蒂尔站在世界未来的图景前,不断描画着一组组相互对立的概念。热衷于二元对立的人总会有些极端主义倾向:不仅是创新,而且是10倍以上的改进,直至形成垄断;团队不仅要紧密,甚至要像黑帮一样具有一致的使命和燃点。事实上,更为确切地说,在创新与创业方面,蒂尔是一位极致主义者。

    有评论指责彼得•蒂尔:创新,这我懂;垄断,这谁都想。只讲大道理,不告诉我们怎么才能做到,是这本书最大的缺陷。问题是,这是一种伪评论,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一本创业类书籍能够像先知一样告诉你未来该怎样取胜。理论总是滞后的,就像长尾理论解释而非指导了亚马逊的成功,从0到1也只能后发地向我们解释苹果和谷歌成功的秘密。重要的是,你是否能从这些解释和经验中发现些什么。

    创新,垄断,科技,未来。我想,这就是本书的关键词。人类的未来依托于革命性的科技创新,而这种创新往往由创业企业,尤其是创新性垄断企业达成。彼得•蒂尔或许是有普世情怀的,因为,他给了我们想象未来的另一种方式。

    (青岛日报/青报网 “青岛创客”团队 霍璟祎)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news/2473.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