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将继续沿着深南大道一路向西、向北,深圳西部将续写新的春天的故事。”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前海“扩区”等重大国家战略相继落地,宝安区的战略地位不断凸显,特别是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以及《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明确,宝安一跃成为“黄金内湾”重要支撑极和深圳都市圈核心区。
作为深圳“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中“西协”主力的宝安,正在重构深圳未来10年,甚至更长远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此时此刻,在宝安区建区30周年之际,利好不断传来:由工信部下属机构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制作发布的《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榜单,宝安位列全国第3;中国信通院公布的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宝安一年连进4位,由第八位晋升至全国第4;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将长期落户宝安。
宝安到底有什么吸引力?
深圳为什么一定要向西发展?
深圳西部有什么样的想象力?
此时此刻,深圳人需要重新认知一个新宝安。
未来深南大道必将再延伸,深圳西部的397平方公里,正成为深圳第二条增长曲线,充满着无限想象的空间。
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宝安市场主体88万家,其中企业总量近50万家,均占全市1/5,规上工业企业近5000家,占全市2/5。
宝安3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承载着超7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个数量约占深圳市总量的1/3,连续6年位居全国县区级第一;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8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是深圳平均水平的1.6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15倍,是广东平均水平的51倍。
超700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又孕育出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宝安拥有1168家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家,数量全国区县第一;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0家,数量全省区县第一;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94家,数量深圳第一。
毫无疑问,三个“第一”,让宝安成为名副其实的“专精特新”第一区。
于是,我们看到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连续第四届在深圳举办,其中2020及2022年度论坛在宝安举办之后,近日宣布将长期落户宝安。>>定了,深圳又一国际会议长期落户!深圳向西5个大趋势来了
数据显示,去年宝安新增上市企业总数位居全市第一,目前已拥有上市企业68家、总量居全市第二,形成了市值超万亿元的上市公司“宝安军团”。2022年以来,宝安已与中国银行深圳分行、深投控集团、深圳证监局等金融“明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未来将深入挖掘宝安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宝安这座企业宝藏正备受各方青睐。据悉,宝安当前拥有一批优质的企业上市“后备军”,目前拟上市的企业就有50家,其中30家处于上市辅导期、20家已提交IPO申报材料并发布了招股说明书,资本市场对此垂涎已久。在2022年最新发布的各类榜单上,宝安已跃升至创新百强区榜单第二、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榜单第三、工业百强区榜单第四、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第五。
深圳为什么一定要向西发展?
这里是产业的蓝海。
“全球每100台无人机里,有21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10个有3个是宝安制造。”
毫无疑问,宝安的第二曲线也在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之中。
在深圳“20+8”产业集群中,除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等三个产业集群外,深圳在宝安重点布局17个产业集群,总数居全市首位。其中,9个集群增加值位居全市第一。可以说是深圳各区中最为完备的产业集群区之一了。
据悉,宝安区产值或营业收入接近或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已经达到4个,分别为:
1、智能终端产业集群2、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3、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4、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
宝安区优势最为突出的当属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当前,宝安已深度切入全球顶尖的智能手机产业链,区内集中着大批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和配套企业,超400家。如立讯精密,国内连接器龙头企业,目前布局手机天线和射频器件、无线蓝牙耳机等;欣旺达,国内锂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全球消费类锂电池行业占近30%市场份额,位列第一;长盈精密,手机外壳和连接器核心企业,目前布局新能源汽车连接器,是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等。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公示了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全国共有100个产业集群上榜,深圳市2个,宝安区锂电池设备制造产业集群占据一席之位。据宝安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宝安区锂电池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产业链培育成效显著,集群内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2021年实现产值104.5亿元,比2020年增长超65%。
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紧随其后。据了解,宝安在该集群企业超500家,有大批龙头企业。如创维集团围绕电视机这一终端市场,在5G+8K超高清、柔性显示技术开展技术攻关;惠科股份、洲明科技、帝晶光电、穗晶光电、南极光电、伟志光电、稻兴科技在各自细分领域深度布局。安全应急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和宽带网络通讯集群则是宝安近年来快速转型升级的“战果”。在安全应急与节能环保领域,乾行达致力于打造国内交通安全领域第一品牌;宽带网络通讯领域,宝安培育了亚太星通等一批知名企业。特别是2020年深圳星的成功发射和商业化运营,使得深圳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个拥有通信卫星的城市。
当前,宝安拥有500亿级产业集群2个,分别为:
1、工业母机产业集群
2、新材料产业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母机被称为“制器之器”,是工业化的根本代表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据悉,宝安工业母机集群共有企业近500家,聚集了一批龙头企业。如创世纪机械是国内高端数控机床制造龙头企业,劲拓自动化回流焊、波峰焊产品技术全球领先,大族数控的数控系统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兆威机电的微型传动系统获得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等。
制造业离不开材料的支撑,新材料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宝安新材料产业集群聚集了企业近600家,拥有富骏材料、创隆实业、莱尔德电子材料、金牛贵金属、容大感光、瑞华泰薄膜等一批龙头或骨干企业。
宝安拥有100亿级产业集群6个,分别为:
2022年10月29日,华润微电子深圳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项目开工。该项目一期总投资220亿元,聚焦40纳米以上模拟特色工艺。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48万片12英寸功率芯片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
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为例,围绕着完整的产业链,宝安的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蓬勃生长,集聚了维沃移动、几米物联、宇芯数码、跨越新科技、格瑞特新能源等多家优质企业,具有极大的成长空间。
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则体现着宝安“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趋势,该集群有企业近150家,其中不乏腾讯文化、创维集团、三诺集团、怡亚通、尚米网络等知名企业。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已在宝安启动建设,初具规模,孕育了欣旺达、航盛电子、华丰电机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质企业。
作为国内最大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集聚区,宝安区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30%,占广东省的70%。《深圳市培育发展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产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形成覆盖源头创新、智能制造、创新应用的产业发展生态。在前海布局研发设计环节,在宝安区、龙华区、坪山区布局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以宝安区为核心承载区,汇集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链重点企业,打造覆盖全产业链条的集聚区。
>>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最新规划效果图曝光!深圳发布现代渔业发展规划,构建多元融合新格局!
>>来了,都是深圳鱼!深圳宣布要为广东近80%的金枪鱼建一座国家级新地标!
2022年9月30日宝安5G及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在燕罗街道开工奠基。此次开工建设项目将作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和生产研发基地项目,计划投资14亿元。力争3年内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40亿元。项目占地面积51086平方米,建筑面积209460平方米,将提供就业岗位超3000个。
关于未来产业,宝安也正在布局两大产业。空天技术作为深圳“20+8”产业集群规划的8大未来产业之一,有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后国内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可能达万亿产业规模。2022年11月15日,宝安发布了《宝安区加快空天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以空天技术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代表企业,产业集群年营收达100亿元,空天技术产业集群培育2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建设10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历经6年发展,如今,宝安在空天技术领域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在卫星通信、航空装备、航天材料、卫星天线、无人机等领域都培育了一批企业,亚太卫星、乾行达、维力谷、丰翼科技等一批空天技术领域企业均从宝安起步,走向全国。
据宝安区《工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在深地深海产业布局上,宝安外引内培一批深地深海企业,聚焦深海高端装备、深海智能感知、深海信息、深地矿产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谋划建设深地深海特色专业园。到2025 年,实现年营业收入 20 亿元。
宝安曾有四宝:“卡士牛奶、合成号、雪花啤酒、沙井蚝”,而现在,未来将有“17+2”个产业集群宝。随着,二十大把“制造强国”定位为国家战略,深圳“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再强化,工业已是深圳的基本盘,而宝安则是深圳的工业压舱石。2022年前三季度,宝安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913亿元,增长1.7%,总量保持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43亿元,增长5.1%,总量跃升至全市第一。在疫情冲击下,工业成为最亮丽的风景线。投资宝安,就是投资深圳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深圳西部有什么样的想象力?
宝安未来有什么样的想象力?密码就在宝安区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的“422133”工作主框架里。
笔者认为,在“422133”主框架下,作为深圳面积最大的区,又将迎来一次深圳最大的城市空间发展想象力。这意味着宝安将再造一个宝安!
2022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2周年之际,宝安向社会发布了宝安区重大空间发展战略——宝安区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打造黄金内湾“支撑极”的空间规划,公布了机场东商务总部区、九围国际总部区、立新湖科创总部区、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石岩科创城、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深圳西部城市中心等片区规划,面向湾区乃至全国展示宝安发展的时代机遇、巨大潜力、具体路径和未来愿景。
宝安准备了广阔的工业发展空间。目前,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规划面积36.5平方公里;石岩科创城规划面积65.5平方公里;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规划用地14.2平方公里;新桥东规划面积约2.3平方公里。四大制造业片区规划高达118.5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笔者注意到,宝安2022年整备产业用地1.6平方公里、约占全市35%,到2025年,预计整备产业用地7平方公里,大力实施“工业上楼”行动,预计新增产业空间2000万平米。这个面积相当于深圳一年的“工业上楼”空间。>>中央最新定调!深圳宣布100平方公里大计划!今年起,连续5年,大趋势!
与此同时,燕罗先进制造园区吸引力十足。2022年10月底,一期投资200亿元的华润微电子深圳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在位于宝安的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以下简称燕罗先进制造园区)正式开工。
不仅如此,随着前海扩区方案的实施以及深中通道、深江铁路、深大城际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深圳机场及周边地区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如此看来,宝安位列2022年全国投资竞争力第三区,名至实归。对企业和投资家来说,“种得凤凰树”,自然“引得凤凰来”。
比如2021年全球招商大会签约的魏桥湾区总部项目,在宝安从申请到取得用地仅耗时8个月,创造了“当年遴选、当年挂牌、当年开工”的“宝安速度”。在总部开工仪式上,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感慨地说,此次在宝安中心区开工建设总部大厦,既展示了魏桥发展的决心、能力和速度,也展现了深圳和宝安的办事效率和良好营商环境。
最后,让我们跳开投资,站在时代的高度来看宝安未来。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大虚拟现实、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量子通信、物联网、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
据宝安区《工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提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平台,以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项目为牵引,推进西乡数字生态园规划建设,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三大赛道,集聚一批新兴软件企业。到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增加值突破300亿元。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宝安已成功获评全国唯一的五星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发展迅猛。例如,宝安云工厂在线制造平台连接采购商21万个、工厂1.1万家,2022年年撮合采购50亿元、同比增长近七成。创维5G+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打通了从订单、生产到物流发货的信息流,调度响应时间缩短20%、设备运维成本降低30%。相信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与中国工业第4强区、深圳盛产制造企业的区不继深入互联,效率必定惊人,必将率先掀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当然,对于深圳西部而言,在“工业强区”,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征程中,工业现代化必然推动城市的现代化。我们也惊喜地看到,宝安中心之后,基于“四大制造园区”升级的西部城市新中心也要来了!这也正是深圳西部城市发展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107再想象:
宝安期待已久的深圳第二条“深南大道”要来了
深南大道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一条东西向主干道,全长25.6公里,横跨罗湖、福田和南山区,连接蔡屋围与南头。
翻阅历史,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之初,深圳市内仅有两条总长不到2公里的水泥路,对外交通主要通过107国道(广深公路段)和通往惠州的两条公路。为方便交通往来,市政府决定改造一小段107国道,即后来的深南大道。同年,第一段深南路从蔡屋围到当时尚在规划中的上步工业区(华强北),全长2.1公里,宽约7米,仅能容纳两车来回并行。
1983年底,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梁湘率队赴新加坡学习考察,并对新加坡“花园城市”景观印象深刻,深圳城市规划开始效仿取法新加坡,决定在深南路两侧各留出30米的绿化带,并在深南路中间的绿化带中预留16米以备今后修建城市轻轨。自此,深南路以上海宾馆为界,以东道路宽度为60米,以西道路宽度为130米。
时隔42年,深南大道需要再一次延伸,在同一条107国道有着31公里的宝安,期待已久!
107国道改造有多重要?一位人大代表指出:107国道宝安段周边以及纵深地带的产业和城市布局超过400多万人口,是深圳人口最密集的片区之一,毗邻位于大湾区核心地带的深圳国际机场,也贯穿了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地段,沿线58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布局126个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项目,潜在土地产能在2000亿元之上,与临近的深中通道共同构成珠江口东西两岸互动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