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研经历越来越被申请美研的同学们所重视。度过了大一的迷茫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后,早到大二,晚至大三,很多同学会开始自己的第一段科研。
科研项目经历是展示你在特定领域专业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的证明。在申请美国研究生时,无论是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中/美)都是能被海外导师认可的。如果参与过导师主导的项目、获得国内外专业相关竞赛奖项、发表论文或专利,都大大将提升你的申请竞争力。
而作为在科研路上刚刚起步的“新手”,很多人对发论文的各种细节和流程一知半解。比如:
· 国内外常见的(如EI、SCI、ISTP/CPCI等)各种论文类型都有哪些等级?
· 一作、二作、独作、通讯作者等作者顺次的区别?
·会议论文/期刊论文的含金量?
……
下面,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开展科研之旅,美研君就以期刊论文为例来梳理一下,一篇论文的诞生要分为哪几个步骤——
01
选刊阶段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领域的学术期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术期刊都有等级之分。
国内期刊分为“核心”和“普刊”两大类。核心期刊包括中文核心、CSSCI、CSCD和科技核心等;普刊分为省级、国家级等。国外期刊包括EI、SCI、SSCI等。
每一种类别的含金量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能力和需要来选择。
新手选刊要特别注意,要注意筛选期刊的权威性,不要轻信一些发论文的野鸡投稿渠道,避免浪费时间精力在一些不正规的假刊上,耽误了留学申请的时间!
02
论文撰写阶段
当你的科研有了一定的进展之后(比如收集完数据、做了初步分析、有科研理论框架和实验设计等),就可以准备动手写论文了。
写论文前,可以和导师再进行一次单独的深入沟通,并做好环境和科研工具等硬件准备,计划好充足的时间,再开始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