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本质上要服务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全方位融合发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一场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实体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赋能下的实体企业将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从战略到执行,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面临哪些挑战?
12月10日~11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隆重举行。在“数字化赋能实体企业”论坛中,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作为主理人,与易宝支付创始人、CEO唐彬,京东科技应用产品部总经理朱冰,青藤云安全COO程度,夸父炸串品牌创始人、CEO袁泽陆齐聚“数字化论坛”,共同探讨数字化如何赋能实体企业。
刘二海表示,从2018年开始,数字化进程非常迅速,并成为新的基础设施,重构着中国经济,加速其转型与升级。同时,中国企业正在基于数字基础设施进行重构;对客户端、产品/服务端的“双边重构”,是继平台经济后的下一个重要新机遇。
他认为,数字基础设施时代,发生着两件重大的事情,一是已经形成的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进行赋能与重构;二是成为下一代基础设施的各项新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应从社会、宏观、技术/基础设施/模式、产业等多个维度,看待企业的发展。
通过这场论坛,你将获得以下核心要点:
1.2018年以后,数字化进程非常迅速,当数字化成为基础设施后,我们称之为新基础设施时代,这个时代对中国企业而言蕴藏着很多机会。
2. 数字化转型包括技术设施的转型、业务的数字化以及数据的数字化。
3. 数字化是手段,不是目的,数字化本质上是要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去服务的。
刘二海:我们发现中国现在正在进入到一个新基础设施时代,怎么定义这三个时代呢?
1978年改革开放后到1998年,我们称之为启蒙时代;1998年到2018年的20年,互联网迅速发展,我们称之为网络时代;从2018年以后,数字化进程非常迅速,当数字化成为基础设施后,我们称之为新基础设施时代。
朱冰:当我们问能给别的企业或别的行业提供什么价值时,首先要问自己在自己的行业做对了什么。
京东过去19年,一直在深耕供应链基础设施,在消费互联网的时代,就一直在做一件产业互联网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技术和丰富的行业knowhow。我们今天看到的“双11”“618”,这种电商节日的交易、履约、极致零售的用户体验,背后都离不开复杂的技术和创新的能力。
所以我们就在思考,我们最核心的就是这套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和极致的效率,另外就是用一种互联网的技术和手段,去对传统的零售的交易效率和体验做了一次变革。那么我们今天能不能把这些核心能力去赋能更多行业,去助力产业效率的提升。
举两个传统行业的例子。比如能源行业其实是一个偏重资产型的行业,有大量的物资采购、仓储管理以及调度的需求。那我们能不能把我们在零售体系里积累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上用到的领先技术,应用在能源行业的场景里?其实客户选择京东并不是因为京东有多了解能源行业,而是客户相信京东能把一个上千万SKU的复杂商品的供应链做到平均30天左右的库存周转天数,背后一定是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领先技术。
第二个叫业务数字化,比如之前有的企业,他们的CRM、SaaS应用比较少,但这种业务一旦上云,或者说一旦作为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就要考虑这块业务的安全,包括数据泄露等问题。
第三个属于延伸,叫数据的数字化,因为之前的数据可能是一种账单的形式存在,对于很多攻击者来说,他们是希望拿到这个数据的,因为拿到这个数据对他来说可以变现,我们也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说在数据层面,包括大家很多合规问题,都是集中在数据的个人信息保护。
唐彬:我们的客户是各行各业,我讲一个在农业领域的,怎么通过支付和相关的数据帮助交易更高效、更增值的例子。我们合作方有一家公司是做饲料养殖的,有经销商,经销商把他们的饲料再卖给下游的养殖户,整个信息流、资金流其实挺复杂的。那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帮助这个复杂交易变得更加高效,甚至可以叠加一些新的金融增值服务,比如经销商他在厂方下单的时候,以前他下的单子和他下游的养殖户之间订单和物流都是不匹配的,现在我们可以把订单、物流跟下游全打通。
刘二海:在赋能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有哪些难点?
袁泽陆:这个话题我们有很多血泪史。餐饮行业我们叫传统实体行业,它其实在转型的过程非常难。我们当时在做数字化战略时,从战略到人才、组织、策略各个方面都完全翻新。在整个数字化进程当中,我们总结传统企业需要经过三步:
第一步要从业务离线变成业务在线。通过业务的不断梳理,把餐饮连锁这个业务对照成一个在线的互联网业务,那第二步就可以做了。
第二步是数据驱动。门店的筹备过程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完全靠人脑,没有经验的小白是很难Hold住这件事,那我们就把它完全在线化。我们有一个夸父开店的工具,就可以开始数据驱动业务增长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出来到底哪个地方是卡点,到底这个体验当中哪些地方是地图的低点等,用这样的方式去改造业务。
最后一步叫做组织变革。在我们看来,一个餐饮企业或者一个实体行业,如果能够被数字化改造过,最终这个企业的方方面面都会长得不太像原来这个行业的样子了,包括它的组织。比如我们内部有一个增长研究院,有7个商业分析师,所以这个组织的所有业务我们都拆成了这三个部分:第一个叫做大脑,就是有我们的商分,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基于数据去做驱动、做算法;第二个我们叫躯干,这些躯干就是我们各类数字化系统;第三个就是我们执行的手脚。
第一件就是对于数字化的理解或者叫做数字化的思维。泽陆是从一个互联网的行业进到了一个传统行业,所以他天然带着数字化的思维,但其实很多传统的企业里面,大家对于数字化的理解是有问题的,到底为什么要去做数字化?
显然它只是个手段,并不是个目的,数字化本质上其实是要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去服务的。但很多时候,很多传统企业的数字化只是为了解决一件事情。比如说京东,在京东任何一项数字化的举措,如果不能回答这个跟成本、效率、体验有什么关系,它是很难被通过的,为什么?因为成本、效率、体验就是京东这家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和数字化的方向。
第二个我觉得是管理的变革。很多企业上了很多的系统,也投入了不少的资源,但核心的问题就是你的管理体系有没有用数字化的思维去做。刚才泽陆也提到,一切业务要数据化,最终数据要干什么呢?数据要去指导业务,很多时候数字化是一套,但企业的管理方式还是一套,这种方式下我们觉得很难成功,数字化的本质是要建立一整套基于数据的运营、决策和管理的体系。
第三个是人才。我们发现很多传统行业其实是缺数字化思维的领导者和人才的,刚才也说了数字化的目标其实是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去服务的。如果说一家企业的数字化是由一个技术团队在驱动,显然是有问题的,数字化一定要由业务去驱动,需要真正有数字化思维的人去领导这件事情。
刘二海:哪些领域还急需数字化,或者说有巨大的空间?
袁泽陆:我觉得餐饮行业里面其实有非常多的细分行业,餐饮不是一个行业,我做炸串这种小门店大连锁的模式,跟做火锅的、做中餐的、做其他的可能都是完全不同的行业。
而且它整个的模式也很创新,政府之前的采购逻辑都是固定资产之类的,现在都是以服务的方式去采购,整个的采购逻辑、运营模式、运营效率,在我看来数字化赋能在极大地提高,尤其在南方。
朱冰:应该说每个行业都存在数字化的机遇,如果仅站在To B技术服务的公司的视角,我觉得一个是跟C端有连接的传统行业,比如说金融、文旅、餐饮。其实我们今天看到夸父也好,还是Luckin也好,本质上已经不再是那个传统的行业了,而是披着餐饮外衣的一家数字化的公司。这是因为用户都在线了,我们的连接方式、我们的交互方式、我们的触达方式变了,也给了一些传统行业更多的数字化机遇和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的机会。
第二个是一些信息化基础较好,正在发生一些结构性变革的行业,比如说双碳、新能源赛道,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以及自动驾驶带来交通行业的变革,还有我们在讲的统一大市场,可能会涉及到零售物流的这些行业,其实都会发生非常大的行业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对于这些企业至关重要。
第三个,就是那些供应链环节比较长,且今天相对来说还有非常大的提效空间的行业。比如制造业,一辆汽车或者一部手机,需要上下游的供应链非常多的环节,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在供应链一个很小的环节做了一个数字化提升,但是对于整体企业效率的提升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