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市、区)教育局、财政局,有关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 神,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2021—2025 年)的通知》《浙江省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 划》《浙江省教师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浙江省职业教育提 质培优行动计划(2021—2023 年)》等要求,进一步提高浙江 省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推动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新跨 越,决定实施浙江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下简称“素 质提高计划”)。现就计划实施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提升“双师型”教师 水平和团队建设为重点,兼顾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 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努 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 “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浙江省职业教育质量高地、创新高地和 融合高地建设和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坚持“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分层分 类,精准施策;分级实施,示范引领”原则,以国家培训项目为 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布局,市县、高校积极联动,建立和完善全 省职业教育培训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高 标准落实国家规定培训任务,面向领军人才和重点骨干教师组织 开展省级培训,指导督促各地和职业院校高质量开展全员培训和 校本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加大协同研修、双师培训、企业 实践、特聘导师带徒等培训比例,形成一批有浙江特色的培训项 目。加强培训综合能力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培训名 师,支持建设一批示范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 践基地,开发一批体现新理念、新教法、新技术的培训资源。“十 四五”期间,完成职业教育教师新一轮全员培训,职业院校“双 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中职达到 89%、高职达到 80%。
二、重点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 铸魂育人,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加强“四史”教育,将思 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增强教师课 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使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调发 挥育人功效。 (二)对接新标准更新知识技能。对接新专业目录和内涵, 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特别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 训模式改革需求,把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 书标准、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等纳入教师培训必修模块,提升教师 育训并举能力。(三)强化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教师理念转变、知识更 新和技能提升,提高教师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力、组织结构 化模块式教学能力、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能 力。加强职业教育心理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培训。全面提升教 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材开发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 合创新发展。
三、实施项目 (一)“三教”改革研修。 1.课程实施能力提升。面向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采取集 中研修、岗位辅导等形式,分阶段开展研修。培训时长不少于 2 个月,其中:集中研修累计不少于 4 周(160 学时)。内容主要 包括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课程思政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和教案编写与实施、新型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教材编写与使用、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实训实习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诊 断与改进、教学质量评价等。“十四五”期间,省级培训 350 人, 其中:中职 250 人、高职 100 人。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面向职业院校骨干教师,采取集 中研修、项目实操等形式,分阶段开展研修。培训时长不少于 4 个月,其中:集中研修累计不少于 4 周(160 学时)。内容主要 包括职业教育信息化制度标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应用、 在线教学组织实施和平台使用、混合式教学组织实施、VR(虚 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AI(人工智能)等新 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十四五”期间,省 级培训 350 人,其中:中职 250 人、高职 100 人。 3.1+X 证书制度种子教师培训。遴选 1+X 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采取联合研发、合作培训、岗位实践等 方式,分阶段开展研修。培训时长不少于 4 个月,其中:集中研 修累计不少于 4 周(160 学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专业)技 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职 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课程融合、模块化教学方式方法、职业技 能等级考核与培养课程考核评价等。“十四五”期间,省级培训 300 人,其中:中职 150 人、高职 150 人。 4.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面向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 特别是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专任教师和高职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研修、专题研 修和德育研学等形式,分阶段开展培训,集中面授不少于 4 周 (160 学时)。内容主要包括中职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三科统 编教材编写思路、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与质量评价;中职数学等 7 门公共基础课,高职英语、 信息技术等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教案、教学案例开发设计 等。“十四五”期间,省级培训 450 人,其中:中职 350 人、高 职 100 人。 5.访学研修。遴选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到国家职教师资培 养培训基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等优质学校、学术和科研机 构及国内高水平大学,采取结对学习、联合教研、专项指导、顶 岗研修等方式,分阶段开展研修。原则上教师须脱产研修,周期 为 1 年,其中:在研修单位时间不少于 6 个月。内容主要包括人 才培养方案研制、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课程开发与建设、名 师工作室建设、教学能力大赛和技能大赛、教科研方法等。“十 四五”期间,省级组织 500 人,其中:中职 100 人、高职 400 人。 6.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面向职业院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线 上线下相结合分模块开展研修。培训时长不少于 2 周(80 学时)。 内容主要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职 业教育大会精神、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新时代职 业院校教师行为准则、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等,引导广大教师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增强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十四五”期间,省级培训 350 人,其中: 中职 250 人、高职 100 人。 7.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面向新入职教师,以校本培训和集 中性培训相结合开展教学能力培训。全省性集中培训分阶段开 展,包括集中培训、教学实践和分享交流等环节。培训时长不少 于 5 个月,其中:集中研修时间不少于 3 周(120 学时)。内容 主要包括引导新教师了解职业教育的理念、特点、规律及职业教 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明确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方向 与目标,掌握职业教育教学法、教学设计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等教学基本技能。“十四五”期间,省级培训 1200 人,其 中:中职 600 人、高职 600 人。 8.中高职教师协同研修。面向省级中高职一体化发展专业骨 干教师,遴选建设中高职教师一体化发展团队,开展中职教师和 高职教师一体化协同研修,助推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和人才贯通培 养。团队建设期 3 年,重点向服务全省战略产业专业倾斜。团队 通过一体化课程开发、联合备课、集中培训、协同研究等专业技 能提升机制,培养一支具有较高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 研究协作能力的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十四五”期 间,省级建设 50 个中高职教师一体化发展省级示范团队。(二)名师名校长培育。 9.名校长(书记)培育。遴选职业院校校长(书记)参加培 训,通过集中研修、跟岗研修、考察交流、在线研讨、返岗实践 等方式进行培育。培训时长不少于 6 个月,其中:集中研修时间 不少于 2 周(80 学时)。内容主要包括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现代学校治理理论、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实践、职业院校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1+X 证书制度、“三教”改革组织领导与实施、 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等。“十四五”期间, 省级培育 70 人,其中:中职 50 人、高职 20 人。 10.名师(名匠)团队培育。遴选职业院校具有较大影响力 的教学名师或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大师(专兼职),组建“双师 型”教师教学团队或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定期团队研修、项目 研究、行动学习等方式,进行为期 3 年的分阶段研修。“双师型” 教学团队研修内容主要包括模块化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教学资 源研发、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提升等;技能大师工作室研修内 容主要包括技术技能传承、积累与开发应用、传统(民族)技艺 传承、实习实训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等。“十四五” 期间,省级遴选教学创新团队 100 个,其中:中职 25 个、高职 75 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20 个,其中:中职 5 个,高职 15 个。 11.培训者团队建设。面向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省 级师资培训基地的骨干培训教师、培训管理人员,组建专业教学 团队、培训管理团队。通过集中面授、网络研修、课题研究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分阶段研修。培训时长不少于 2 个月,其中:集中 研修不少于 2 周(80 学时)。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基地建设、需 求分析方法、模块化培训课程设计、绩效考核评估等。“十四五” 期间,省级培训 200 人,其中中职 50 人,高职 150 人。 12.专业带头人培训。面向国家和省“双高计划”专业(群)、 主干专业带头人,通过集中研修、岗位辅导、合作培训、岗位实 践等形式进行分阶段研修。培训时长不少于 2 个月,其中:集中 研修不少于 2 周(80 学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先进职 业教育理念、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建设、对接专业目录标准的知 识技能更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模块化教学方 式方法等。“十四五”期间,省级培训 300 人,其中:中职 150 人、高职 150 人。 13.海外培训研修。待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在国家疫情防控 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选派国家和省“双高计划”专业(群)骨干 教师或专业负责人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或机构进行 培训、研修。通过国家公派留学、因公出国(境)等方式进行为 期 2 周至半年不等的短期培训、研修。培训研修内容为学习国际 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了解最新国外 职业教育动态,以促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新办学理念 和提高办学水平。“十四五”期间,争取省级培育 300 人,其中: 中职 100 人,高职 200 人。 (三)校企双向交流。 14.教师企业实践。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选派职业院 校青年教师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训一体化 岗位实践,实践形式包括企业实践流动站顶岗、参与研发项目、 兼职任职等。访问周期为 1 年,其中脱产在企业时间不少于 3 个 月。学习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 产业发展趋势等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 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生产实践中应用 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与企业 合作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等。“十四五”期间,全省选派访 问工程师 1700 人,其中:中职 500 人,高职 1200 人。 15.产业导师特聘。实施“产业导师”制度,支持职业院校 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 等方式,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 巧匠等到学校工作。产业导师每学期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时长不少 于 80 学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承担教学工作,参与学校专业建 设、课程建设,参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校本研修、产 学研合作研究等。“十四五”期间特聘产业导师 450 人,其中: 中职 250 人,高职 200 人。
四、保障措施 (一)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支持高水平职业 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 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平。支持省内 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 示范基地、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建 设。新遴选建设 50 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基地、100 个省级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二)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培训者团队。以各培训基地为依托, 深入推进培训者团队的产教融合,吸收本科高校职业教育研究专 家、职业院校教学专家、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专家及龙头骨干企业 实践专家等各方资源,组建能够适应职业教育改革需要、指导教 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专家队伍。加大教育培训平台资源整合力度, 建立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产业导师和培训者团队资 源库。加大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培训团队的项目管理能 力和组织实施能力。(三)推进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各培训 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开发一批教师培训优势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 资源,培育建设一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项目。充分利用国家 “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等优质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个性化的培 训服务。推进有条件的基地试点探索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学位 教育课程衔接和学分互认,支持各方培训资源联合组织实施计 划,构建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