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九卦金融圈,(https://xueqiu.com/6976255603/275221487)
来 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上证报等
整 理 | 九卦金融圈
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全年经济数据。
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
作为三年疫情后恢复的第一年,2023年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尽管房地产市场下行拖累经济运行,但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好增长,政策作用下的基建投资整体平稳,资本形成是拉动2023年经济的重要力量。
当前全球需求不振,2023年全球贸易有所下降,我国出口以人民币计价实现小幅增长,以美元计价有所下行,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横向比较来看,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5.2%,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居前。2023年我国经济对全球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回应热点
数据
关于2024年消费、物价、房地产市场情况以及总体经济形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1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上述热点。
房地产投资、销售等指标降幅收窄
2023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各地各部门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关于今后的房地产趋势,康义表示,城镇化数量和质量提升还会有很大的空间。此外,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正在积极构建当中。
从数据看,房地产投资、销售等指标降幅收窄。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9.6%,降幅比上年收窄0.4个百分点。
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8.5%,销售额下降6.5%,降幅分别比上年大幅收窄15.8和20.2个百分点。
“从70个大中城市监测情况看,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都在温和上升。此外,房地产竣工面积增加较快。”康义说。
“保交楼”工作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竣工房屋面积比上一年增长17%。
的下降是阶段性的
关于2023年10月到12月连续3个月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康义表示,CPI同比下降主要是因素包括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
结构性方面,主要因素是食品和能源价格回落。2022年能源大幅上涨,2023年有所回落,一正一反,同比向下拉动比较大。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核心保持稳定。
他表示,的下降是阶段性的。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国内总需求也要扩大,商品和服务价格回升有基础、有条件。
“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我们预计,2024年价格会温和上涨。”康义说。
内需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国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明显增强。”康义说。
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7.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0.3万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11.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
服务消费较快回暖也是2023年消费恢复的一大亮点。2023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了20%,快于商品零售额14.2个百分点。
康义介绍,消费潜力仍然巨大,特别是医疗、健康等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依然明显,加之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进程推进、消费结构持续升级,都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展望2024年
数据
扩内需稳增长政策有望继续推出
展望2024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也将是政策层面重点着力解决的问题。
康义表示,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经历了三年疫情冲击以后,经济逐步走向正常状态回归的阶段性现象。中央对于需求不足的问题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谋划2024年经济工作时明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并且明确指出一系列具体的工作方向。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
比如,2023年四季度中央财政决定增发万亿国债,由于12月中旬才确定万亿国债对应的第一批项目清单,这万亿资金有望更多用于2024年;央行在2023年12月底重启psl政策工具,当月psl净投放规模为35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保障房、城中村、平急两用等“三大工程”建设,这也能更好推动2024年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
康义表示,2023年出台的增发国债、减税降费、降准降息等政策效应将在今年持续释放。今年还将储备优化一些新的措施,这些新的增量措施和存量政策还会叠加发力,都为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当前,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和通胀率都较低,政策工具箱也在不断充实,财政、货币以及其他政策都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加力实施宏观政策有条件、有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预计2024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左右,居民消费还有修复空间,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会保持较快增长;“三大工程”推进过程中,房地产投资下滑幅度有望收窄,但房地产行业出现“V型”反弹的可能性也不大;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由负转正。
2024年宏观政策方面,预计赤字率设定在3.5%左右,新增地方专项债规模在4万亿元左右,均较上年有所提高;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和政策利率有可能下调1次,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定向降息可能持续推进。
70城房价变动
数据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环比下降1.1%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12月份70城房价格变动情况和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环比方面:
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7个,比上月减少2个;无城市二手房价格上涨。
新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有62个,比上月增加3个;二手房有70个,比上月增加1个。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
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
去年12月70城二手房价格环比全线下行,同比仅成都上涨0.5%。
2023年12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5%,降幅比11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2.2%、3.4%、5.2%和3.1%。
58研究院院长张波分析认为:“12月一二手房价维持下行态势,市场分化表现明显,房价底部盘整趋势不变。由于岁末年初的楼市热度都相对较低,预计要等到龙年开春,市场才会逐步迎来反转。”
人口少了208万……
数据
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032万人,女性人口68935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9。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7700万人,减少1404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关于就业
数据
就业形势:压力仍存,但稳就业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
1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2023年就业形势如何?是否完成了目标任务?2024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再创新高,就业走势会怎样?
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过去的一年,我们全力稳住了就业大局,就业形势总体改善。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调查失业率下降,新增就业继续增加。分季度来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各季度平均值分别是5.4%、5.2%、5.2%、5.0%,就业逐步改善的态势比较明显。1—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1180万人,同比多增35万人。
第二,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体就业保障有力。一系列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落地生效,就业困难群体分类帮扶成效凸显,农民工、青年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得到有效保障。2023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753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是4.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1—11月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7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56万人。
第三,脱贫人员就业规模稳中有增。各地区各部门充分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机制的作用,深入开展重点帮扶县和异地扶贫搬迁专项帮扶,脱贫人口就业稳定增长,到2023年11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是3294万人,超过3000万的目标任务。
对于今年的就业形势,康义表示,总的判断是压力依然存在,部分群体、部分行业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仍会比较突出。但是,随着经济回升向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稳就业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积累,我国就业形势有望保持稳定。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经济规模扩大带来就业增加。经济增长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量不断扩大是拉动就业增长的关键所在,2024年我国经济创造的增量有望大于去年,这将为扩大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2024年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规模将大于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规模,这也为寻找工作的人们提供了更多就业空间。
三是产业结构升级扩充就业容量。相比于其他产业,劳动密集度较高的服务业在吸纳就业方面优势明显。去年以来服务业恢复势头较好,在GDP中的占比也在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疫情前的水平,餐饮、交通、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就业带动作用比较明显。
展望今年,服务消费较为活跃,服务业增长将继续成为带动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之一。与此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产生许多全新的岗位需求,也有利于扩大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质量。
四是稳就业政策效应持续发力显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也作了部署,特别指出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各地区各部门将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政策红利释放也有望继续为就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新闻:
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完善分年龄组调查失业率有关情况的说明
另据人民网消息,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消息,国家统计局高度重视劳动力调查制度完善工作,结合社会提出的建议意见,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深入探讨,研究国际标准和各国经验做法,并开展实地调研,认真梳理研究失业率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从充分考虑国情的角度出发,对分年龄组失业率统计进行了调整完善。
一、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更精准监测进入社会、真正需要工作的青年人的就业失业情况
2023年各月平均,我国16—24岁城镇人口中,在校学生占比6成多,近6200万人;非在校学生占比3成多,约3400万人。从我国国情看,在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兼职工作,如果把在校学生包含在分年龄组内,会把在校寻找兼职和毕业后寻找工作的青年混在一起,不能准确反映进入社会真正需要工作的青年人的就业失业情况。测算不包含在校学生的分年龄组失业率,有利于更准确反映进入社会的青年的就业失业情况,给予他们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制定更加有效、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
二、增加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更完整反映青年从学校毕业到稳定工作过程中的就业失业全貌
随着青年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近6成,多数青年24岁时刚毕业不久,尚处于择业期,一些人未就业或就业不稳定,至29岁时绝大多数已度过择业期,就业情况趋向稳定。社会各界非常关心青年刚走出校门时的就业情况,也非常关心他们毕业后一段时间内的就业情况。因此,增加测算发布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更完整反映青年从学校毕业到稳定工作过程中的就业失业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