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下她在新华社的采访
13号放出的,有一个问题是大概这么问的
你为什么这次选择重新出山,更新视频
我就看了下她这次更新的视频,是12号
我觉得她这次复出,是有关部门精心准备了很久的
不过看视频的质量,貌似运镜还不如MCN微念
应该会用平板看。
有时候刷到修牛蹄,修马脚的视频,我会饶有兴致地看完,但我不会特意关注这类账号。
以前在电视上特别喜欢看“春天到了,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是后来特意去搜《地球脉动》《蓝色星球》之类的纪录片,看了一些后就兴致缺缺。
刷到《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觉得很感兴趣,但是实际上去看完整版,也看不了几集也就放一边儿了。
还有就是“卖竹鼠的”“房屋改造的”“无用发明的”“手工艺品制作的”“锻刀大赛”“野外求生”“山里盖房”“美食特工”等等,有时候刷到会看一看,也可能看高兴了就加个关注,但是要我期期不落,就很难做到了。再者说谢谢本来就是娱乐,没兴趣就划走,再正常不过。
对于李子柒,她做了文化输出,那很厉害,但如果说在外网展现中国人形象就叫做文化输出的话,那“兄弟们,又要到饭了”可不可以算作一个文化小使呢。
而田园牧歌对我来说是一种绝美的想象,目前看过的影视作品里,最符合的应该是《指环王》系列里的夏尔,而真人加田园牧歌就有点像黄磊和何炅他们那个节目,是一种有钱有闲人玩的cosplay。不过我这个人比较庸俗,如果真有钱了,首先想到的是豪车豪宅,到处旅游四处吃喝。
网络的特点是人从众,中产阶层的审美标准对底层有影响力。当他们跟资本一起唱赞歌的时候,影响力扩大几倍都正常。
李子柒在传播传统文化上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正能量的事。即便有些做作、团队味道浓郁,有人爱看那是他们的自由, 同样有人反感不愿意看也是他们的自由。
我不看她,但是资本硬要推给我看。导致我现在很反感她,我不向往什么田园生活,我只向往共产主义,向往公平公正。
别和我说什么:“你可以不看,没人逼着你看”
资本和政府强奸民意,我要强奸回去。
以上
看过几个视频,看不下去了。可能我没有浪漫的基因。也可能我在农村待过,这种过度包装的田园诗般的农村生活,有点做作。
人都是喜欢美好的东西,哪怕是被修饰过的美。不过,我不行,只喜欢一切自然而然的美,任何摆拍,都受不了。只相信真实的力量。后来,我看到东北雨姐的短视频,对了,这就是真实的农村,太带感了!!雨姐yyds!
后来,得知东北雨姐,也是假的。哈哈哈哈哈哈。她的那些兄弟,都是群演,网友说东北没有女人扛着半只猪走的路上的。哈哈哈哈。算了吧。大家想看什么就看吧。真真假假,不用太在意。只要自己看的开心。
真大女主回归仍是王者。
她这次复出我第一次看她的视频,没有看漆器那个,看的那个养蚕的。我不是这类视频的受众,没什么心思看她其他视频,但是视频确实拍得很美,主题也挺好。
说实话,我很怀疑到底有多少人在无倍速的情况下看完过李子柒的完整视频。
我不是说她拍的不好啊。
我自问应该是李子柒视频的目标群体之一——假装中产的都市牛马,但我真的很少完整看过她的一个视频。
离我家大概二十分钟车程有一家咖啡馆,人很少,很安静,有很舒服的大沙发、摇摇椅。
我是一次去附近办事偶然发现的,从那以后我每周末尽量都会找一个下午,开车过去看上半天的书,让自己远离琐碎,求半日安宁。
边写这篇回答,我边在想这是为什么,写着写着大致有了一个答案。
因为短视频本来就是为了浮躁而生,就是为了迎合人们快节奏、浅表性快乐而生。
所以,像李子柒这样的作品,出现在短视频平台本身就很拧巴。
就好像你听人说,我要去某音寻求精神安宁了,你会不会觉得他神经病?
承认吧,即使我们内心充满了对安宁的向往,但现实的我们依然是浮躁的。
就像我去咖啡店看书,其实前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效率都是很低的。
直到半小时、一小时后心才慢慢静下来,才能真正把书看进去,才能真正短暂的忘记现实琐碎、一地鸡毛。
而短视频呢?
基本上不可能超过半小时啊,所以我在看它的过程中心根本不可能精的下来。还没等我静下心来它就结束了啊。
所以,想听过看短视频寻求心静,那真的是缘木求鱼。倒是电影很有可能,至少有足够的时长让你慢慢静下来。
在手机上
点开视频看
我看看这波能坑死多少做网红梦的
老板们
投钱开干
之前没看过,昨天看了下,没丝毫兴趣。她的受众应该是中产和以上的群体,和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从文化传播角度我挺佩服这个小姑娘的,她和九月有点类似,我个人挺喜欢看九月的视频的,总感觉李子柒的更高大上,脱离实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