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颜家文 “雨中的乔口,简直跟我梦中的江南水乡一模一样。” 今年5月,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漫步在青砖灰瓦、麻石路面、木楼雕窗的乔口镇,发出慨叹。 走进今天的乔口、今天的湘江古镇群,相信你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大手笔打造中国最具魅力古镇群”的战略部署下,湘江古镇群大踏步地开始了“二次创业”,朝着“‘记得住乡愁、留得下脚步’的湖湘文化展厅、湖南旅游客厅、全国古镇旅游知名目的地”的目标,惊艳地开启了再出发之旅。 面向全球招投标、编制的湘江古镇群总体规划正在全力完善, “湘食小镇”“湘军小镇”“湘戏小镇”“湘陶小镇”“湘学小镇”“湘艺小镇”的全新定位开始推出,“资产资本化、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全新运作机制开始出台…… “湘食、湘军、湘戏、湘陶、湘学、湘艺” 价值:古镇群烙上湖湘文化印记 长沙湘江北段的望城境内,星罗棋布地分布着靖港、乔口、新康、铜官、书堂等古镇,各镇相距均在10公里以内,统称为湘江古镇群。这些古镇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陆运逐步取代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它们相继走向没落。 新世纪以来,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出台,特色小城镇的培育和建设提上日程,望城先行先试,率先启动湘江古镇群复兴的探索与实践,沉寂多年的湘江古镇群开始重焕生机与活力。 然而,放在全国古镇保护开发大格局中考量,处在培育和成长期的湘江古镇群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古镇建筑风格、街区特色、旅游产品类似,文化性和体验性开发较浅;产业链还不完善……相较国内外著名古镇,湘江古镇群无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何进一步打造古镇群的“吸引力承载力竞争力”? 湘江古镇必须依据其历史形成的最鲜明特征找寻到自己的核心定位,打造核心竞争力。 乔口三面环水,渔产丰饶,鱼食精美,渔文化源远流长;靖港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李靖肃军及曾国藩兵败投水的故事经年流传;百年戏乡新康,一曲《洪兰桂打酒》名满三湘;铜官千年陶都,薪火相传;书堂山,千年楷圣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丁字湾的麻石雕刻走进了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每一处遗址,每一个故事,每一种文化,无不烙有鲜明的湖湘文化印记。 在经过无数的思维碰撞、凝练后,“湘食小镇”乔口、“湘军小镇”靖港、“湘戏小镇”新康、“湘陶小镇”铜官、“湘学小镇”书堂、“湘艺小镇”丁字湾,六个古镇六张更具个性更具特色的名片出笼,开始展现出湘江古镇群全新的内涵。 每个游客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地方,有个相对集中的产品,游客窥一管而知全豹,这样的产品无疑将受到游客的认可和青睐。古镇新定位聚焦湖湘文化,发展特色更为鲜明。今后,一个游客来到湖南,游完湘江古镇群,再加上岳麓山和橘子洲,就能把湖湘文化了解个大概。湘江古镇群也就成为了湖湘文化的一个大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