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28岁中进士,30岁升为翰林院检讨,37岁那年他连升四级,短短9年从一个农家书生封侯拜相,屡立军功,权倾天下,位列“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并且得以善终,还能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
比起个人的功名荣辱,曾国藩更加为世人称道的是其传承百年的治家之道。
曾氏兄弟五人的家庭,绵延至今将近200年,传至第八代孙,共走出有名望的人才240多人。
曾国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二儿子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
孙辈中,曾广钧23岁即中进士。
第四代,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教育家。
第五、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
香火延续至今已是第八代,期间没出过一个废人,更没出过一个纨绔子弟。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翻开历史,再想想身边,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平庸的人基本上都是好逸恶劳,最后往往一事无成,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也往往恃才傲物,该低头时总是不肯轻易低头,最后导致灾祸。
策略却恰恰相反,做决策一定要交给深谋远虑的人,一直任由大家一起各抒已见,最后的决定必定是不伦不类的,从而错失良机,或者功亏于溃。七嘴八舌,只会坏事,我们千万不能让那些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的人干扰大的决策。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件事一直都能让大家轻松获利,说明后来者一定都是来接盘的,如同击鼓传花的游戏,都在找下一个接盘人,这时你千万不要轻易插足进去,比如前些年兴起的P2P、民间借贷等等。
而如果我们想对一个人提意见、或者去批评和指正别人时,一定要在私下里去沟通,切忌直接在公开场大声去批评,对于现代人来说,有一种最典型的方式就是直接社交媒体上指名道姓的去指责某个人,甚至公开@某某人,这就不是提意见,这叫“公开宣战”。
即便你在口水战中占了上风又如何?做人最重要的是心安理得,更何况人生在世,不怕世道,就怕天道。切忌:祸从口出,得饶人处且饶人。
曾国藩也曾有过可以黄袍加身的机会,他不但不为所动,反而断然功成身退。主动把军队裁掉九成,还劝弟弟解甲归田,只要他应该得到的那部分,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当时曾国藩面对一个个西方强盗,洋人的枪炮和战舰好不讲理,于是他只能暂时卑尊屈膝,但是他知道中国以后一定可以战胜这些国家。
这就是要活在当下,不去追忆过去的荣耀,也不悔恨过去的过错,更不去盲目的憧憬未来。
有一个信徒问佛祖释迦牟尼:“您常常教我们活在当下,那究竟怎么做才算活在当下呢?”佛祖说:“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如此而已。”
曾国藩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没有留下什么财产田地,他只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一楼富厚的藏书、以及一道著名的遗嘱。
他把自己一生所得归纳为四条,并将它端端正正地写下来,要儿子悬挂中堂,每日诵读,恪遵不易,并代相代传下去他说:凡人都希望望子孙为大官,我却不愿这样,我只愿你们都是读书明理的君子,因为富贵功名很多程度上都是天命,是看你们的造化和修行,我希望你们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有人说:别人是,大人您不是,您是拿棋子的人。
曾国藩说:包括我在内都是棋子,都是身不由己任别人摆布的黑白之子。
那人问:那皇上是拿棋子的人吗?
曾国藩说:皇上有时是执子的人,有时又是被执的子,说到底皇上也是棋子。”
那么这个'别人’究竟是谁呢?”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news/6495.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