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未来  系统  政策  行业  设备  基金  快速  教师 

曾国藩:管理自己!(深度好文)

   日期:2024-12-26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ip.tpjde.com/news/6505.html
核心提示:世人赞誉他是:“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梁启超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就震古烁今。”但30岁之前,曾国藩不过一庸人

曾国藩:管理自己!(深度好文)

世人赞誉他是:“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梁启超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就震古烁今。”

但30岁之前,曾国藩不过一庸人,好色、好烟、碌碌无为。

到30岁之后,曾国藩才脱胎换骨,立德立功立言,成为半个圣人。

如此天资愚钝却成就超凡,不是靠灵光一闪,也不是像王阳明那样顿悟。

而是因为曾国藩从不放弃对自我的要求,在和自己的博弈中:管理好自己。

管理身体

俗话说得好:“身体是本钱,健康是财富。”

人生是一场超级马拉松,拼的就是谁的耐力更持久。

唯有管理好身体,保持健康,你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曾国藩从小体弱多病,平日里还沉迷酒色,暴饮暴食。

但30岁生了场大病后,曾国藩才幡然醒悟,格外爱惜身体。

为了管理好身体,曾国藩制定了严格的养身计划。

坚持规律作息,黎明即起,夜不出门,不应酬玩乐。

每天在日记中反省自己,督促自己戒色戒烟,养护精神。

还有睡前泡脚、饭后行走千步,更是无一日间断。

养身之外还有养心,调养心态,克制愤怒,做到心平气和,不急不躁。

正因有个好身体,曾国藩才能创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不朽功勋。

有句话说得好:“身体是1,事业、金钱、地位是0,如果没有1,后面的0再多也毫无意义。”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前提条件。

人这一生,管理好身体,才有资本去实现理想,创造价值。

 管理情绪

古人说:“人有七情六欲。”

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但情绪失控,就会出事。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如何管理情绪,不被情绪所反制。

曾国藩就是管理情绪的高手,由此牢牢掌握住自己的人生。

当年,曾国藩在外求学时,与人同住一间寝室。

为了读书方便,他特意把寝室里的书桌移到窗前。

但他的室友却恼火地说:“你这样把我的光线全挡住了!”

曾国藩听后不仅没计较,还和气地问:“那放哪里合适呢?”

室友说放床边,曾国藩也听从他的意见放了。

他晚上读书,室友又说:“这不是打扰人吗?”于是他改成了默读。

后来曾国藩中举,室友还愤愤不平地说:“这桌子的风水本是我的,都被你夺去了。”

同窗们都觉得这人不可理喻,曾国藩却一笑置之。

强大的消化能力,让曾国藩一生动荡起伏却始终心平气和,成为了数代人心中的楷模。

《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管理情绪,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更是一生的修行。

戒掉冲动,放下戾气,情绪稳定,方能战胜自己,成就自己。

管理言行

曾国藩说:“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意思是说,举止端庄,说话谨慎,是德行的基础。

因为言行举止,如一把尺,量的是教养深浅,测的是人品好坏。

做人,只有管好自己的言行,才能拔高自己的品行。

从立志之日起,曾国藩就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每天他还用小楷写日记,细细记录自己所有的言行。

一旦发现自己的言行有不当之处,就会反躬自省,积极改正。

曾国藩甚至还给自己的书房改名为“求阙斋”。

以此来告诫自己,千万不能骄傲自满,要积极谦逊,不断完善自己。

曾国藩的一生饱受争议,但他在管理言行、为人处世的造诣上,却毋庸置疑。

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官场节节高升,哪怕功高震主,也能善始善终。

《韩非子》中说:“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管好自己的言行。

言不顺德不正,只会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谨言慎行,修身进德,才能消灾避祸,平步青云。

管理圈子

古语有云:“觥筹交错尽虚佞,推杯换盏无真衷。”

所谓的朋友遍天下,只是一种无聊的自夸,浅薄的自负。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明白管理社交,缩小圈子的重要性。

曾国藩入京为官后,也十分热衷于交游往来。

每天都在应酬饭局中游走,兴奋也逐渐变成疲惫,甚至无暇学习。

发现自己学问退歩得厉害后,他才下决心管理社交,专心学习自修。

为此他还制定了修身计划“日课十二条”,决心在独处中精进自我。

交友也是“八交九不交”,拒绝低质量社交,把时间留给值得的人。

曾国藩还说:“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

真正的朋友,在精不在多;真正的社交,在简不在繁。

成年人最好的自律,就是拒绝无效社交,远离消耗自己的朋友圈。

和谐是民众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谐的社会里,不仅人人心情愉快、处处温暖融洽,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而协调。在中国各个朝代几千年的历史交替中,和谐不仅是先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绵延几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谐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主题,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都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的共同梦想。安宁、稳定的和谐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得不到幸福。

现在中国的发展处在一个黄金期,但也是矛盾突显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善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环境。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则是硬道理后面的硬道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多方发动,多种努力。其中值得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和"的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儒、道、释是中国文化的三个支柱,它们都倡导和谐,然而各自和谐的内涵是不同的。儒家重视的是社会秩序,主张和而不同,以倡导“非寡"、“非乱"、“非同"为前提,追求以“多元和谐"为目标的理想和谐境界。佛教重视的是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奉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规则。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关注的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谐发展,以“道"为最高信仰,倡导人们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为事,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的环境。可以看出,道教之和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贴近人、最具人性的。

择良师,交益友,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管理家庭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

而曾氏家族,两百年来历八代而不衰,更是无一败家子。

这样的繁荣兴旺和细水长流,和曾国藩治家严格密不可分。

他以勤俭治家,要求家人亲自种田拾柴,连女儿家的厨艺做衣也不能假手他人。

以和顺齐家,对兄弟姐妹悉心爱护,相处十分融洽,也关照后辈,但从不姑息纵容。

以谨慎保家,时常告诫家人“凡事当存谨慎简朴之见”,官位越高,越要收敛自己。

以诗书起家,教导弟妹子孙要半耕半读,即使不为当官,也要读书明理,修养身心。

以忠孝传家,对父母尽孝,家庭才能和睦祥瑞,对国家尽忠,家庭才会长远发展。

理学大师孙奇逢说:“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而其自操之。”

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并非上天注定,而是要靠自己的经营管理。

也只有管理好家庭,方能无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发愤图强,做最好的自己。

从农家子弟,到功比周公孔孟,名垂万世千秋。

曾国藩用他的一生告诉后人:

一个人,如果能够管理好自己,他的本领可以提升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大十倍,气质可以干净十倍。

关于行气的要领,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吸气曰纳,出气曰吐。“吐故纳新”即吐出碳气,吸纳新鲜氧气。纳时深吸至于丹田,然后徐徐吐出废气。吐气有吹、呼、唏、呵、嘘、呬六种方法。《养性延命录》云:“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呼吸之法要细、长、深、匀。吸气时要细微徐缓,不可闻声,葛洪所谓以鸿毛着鼻口上而鸿毛不动。深者谓吸气深入达于脐下丹田。匀谓呼吸要匀称。细微、徐缓、深长、匀称,此即道家所谓“绵绵若存”。

(2)行气宜在早上林间,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古人称:“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司马承祯谓:“凡导引当以丑后卯前,天气清和时为之。”(《导引论》

(3)导引行气是把肢体运动、乾浴、按摩与气功,内外结合起来。《导引经》说清旦起来,叩齿、闭目握固、调息、导引正是讲的内外功的结合。

(4)行气要节食,不宜过饱。《养性延命录》云:“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

(5)行气要注意意念活动,要把调息练气与练心(思想、意念)结合起来。意念活动在道教叫“存思”、“存想”、“存神”。①《老君存思图》云: “为学之基,以存思为首。”(《云笈七签》卷四十三引)存思又叫凝神,神定则气住,练功家要求意守丹田或意守某关,在道书中又称“守一”。《抱朴子•地真》云:“思一至饥,一与之粮。”道教加以神秘化就有“思玄一”存诸神等说,其实就是使精神专一,凝神聚气。道家以耳为精窍,目为神窍,口为气窍。意动形摇则伤气;目动心摇则伤神;邪思精摇则伤精。故《庄子》云:“勿摇汝精,乃可长生”。(《在宥》)意念专一则耳不闻,可以保精;口不言,可以保气;目不视,可以保神。心静守一则气平,气平则息匀,息匀则气聚,气聚则凝神,神气合一,性命归根。所以“存思”的要点在排除杂念,闭目内视,所谓“智静神凝,除欲中净”。(《老君存思图》)《神仙绝谷食气经》说:“诸行气皆无令意中有忿怒愁忧。忿怒愁忧,则气乱;气乱则逆。思一,则正气来至;正气来至,则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则津液多生而鼻息微长;鼻息微长,则五脏安;五脏安,则气各顺理。如法为,长生久寿。”(《云笈七签》卷五十九引)所以行气功要精神上轻松愉快,心情安静,排除一切烦恼和杂念,常保心气和平,这样练功持之以恒,自可健康长寿。《清静经》曰:“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若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故能寡欲则心平气和,心静而神自清。因之,清心寡欲,意念专一,是行气功的前提条件。

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说:导引行气就是现在的气功、保健按摩、柔软体操、武术锻炼等结合起来的一套保健强身之术。导引行气如能长期坚持锻炼,无疑能够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可以却老延年。但道教认为可以长生不死,显然是妄诞的。汉代的王充就批判过道家以为导气养性可以度世不死的虚妄。(见《论衡•道虚》)葛洪认为行气导引“可令内疾不起,风湿不犯”,“可以延年迟死耳,不得仙也。”(《抱朴子•极言》)行气重视意念活动,意念活动是心理卫生的保健法,把人的心理与生理密切结合起来,说明古人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对人的心理与生理的关系上已有较深的理解。

(四)房中 房中本是古代医学中讲男女性生理和性医学的知识。《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云:“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这一段概述了古代房中术的要旨,说明男女结合是性情之极至,其要在“乐而有节”。如果没有节制,沉迷荒淫就会伤生短命。道教汲取了它。在道书中把房中亦称为“合气”或“男女合气”。早期道教的经典《太平经》中就有“兴国广嗣之术”。天师道的教徒们都是有妻室子女的,因之道教认为房中是保精、养生、却病的一种修炼方法。所以《黄庭经》说:“长生至慎房中急,弃捐淫欲专守精”。道教的理论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配合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天地之道就是阴阳和谐,阴阳合而万物生。所以《玄女经》说: “一阴一阳相须”。《抱朴子》说:“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微旨》)。又说:“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释滞》)。《养性延命录》谓:“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孤独而思交接者,损人寿,生百病”。这说明男女合气的真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不交及纵欲过度都会产生疾病。所以葛洪说:“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若乃纵情恣欲,不能节宣,则伐年命”(《抱朴子•微旨》)。房中术的要点是:(1)注意节欲而不能纵欲,葛洪所谓“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抱朴子•释滞》);(2)禁忌醉饱以后或劳累过度的性生活。《素问•厥论篇》说:“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王冰注云:“醉饱入房,内亡精气,中虚热入,由是肾衰”。《养性延命录》亦云:“醉饱、远行归还,太疲倦,并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房中术的功用,据葛洪说:“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抱朴子•微旨》)至于道教认为房中之法可以“采阴益阳”,“还精补脑”,“增年益寿”,能医治百病(见《抱朴子•释滞》),这显然做了不适当的夸张。

房中、服食、导引行气等都是道教修炼养生之术。但是“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长,知玄素之术者,则曰唯房中之术,可以度世矣;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则曰唯药饵可以无穷矣;学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抱朴子•微旨》)葛洪说这些浅见之人,总是强调自己知道的一点,认为就可以成仙,其实乃是片面之论。精、气、神是构成人的生命的三大要素,所以道教的修炼贵在爱精、保气、全神。房中的目的在爱精,导引行气在保气,服食药饵是综合性的,既可治病,又可固精、保气、全神。《抱朴子•杂应》说:“养生之尽理者,既将服神药,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使无辍阂,加以房中之术,节量饮食,不犯风湿,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葛洪认为人的身体是个有机体,各方面密切联系着,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像治理国家,必须“文武礼律”互相配合,不能有所偏废。如像音乐一样,必须五音配合,才能成曲调。养生也是这样,应该把服食药饵、导引行气、房中之术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防病、治病、强身、延年的效果。

道教在养生方面有许多值得重视的宝贵经验和知识。如青牛道士封君达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饥饿——引者)。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张湛《养生集叙》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日养形,四日导引,五日言语,六曰饮食,七日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并《养性延命录》引)袁了凡讲聚精养生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指清淡之味——引者)。(《摄生三要》)这些都是养生经验的总结,是颇有价值的。道教的长生成仙之说,当然是虚妄的,但如服食中包含着许多医药和食疗保健的知识,导引行气是气功、保健功与按摩相结合的强身治病的方法,房中是性医学的知识,这里面都包含着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应该珍视这分文化遗产,剔除其虚妄迷信的东西,发扬其科学的内容。

即使是普通的人,也能通过自我管理,将人生打造成最想要的模样。

本文作者: 国学生活

❶ 顺境不飘,逆境不怂,绝境不慌!
❷ 余生,闲话少说,闲事少管,闲人少理!
❸ 有福之人:不忙、不急、不乱!
❹ 稳住自己,藏好自己,蜕变自己!
❺ 世上最可怕的两个字!
❻ 修一副好脾气,得一世福报!
❼ 人生如伞!(深度好文)
❽ 太用力的人生,是一场灾难!(深度好文)
❾ 言慢者贵,性柔者富,德厚者旺!

品鉴传统文化精髓

细读哲学人生

用经典的国学力量

来感悟人生的智慧

微信名:崇道书院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news/6505.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