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人云:“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忠君爱国是作为臣子的本分。
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当时中国饱受欺凌。清朝统治的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眼中的羔羊,随时都想找理由入侵中国分得一杯羹。
就连当时爱国的普通百姓都想自强不息,寻找救国之路,而那些位极人臣享受高官厚禄的高官却出现了分歧。就拿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来说,就能清楚看出谁才是真正的爱国~
当时,英法联军以"贸易不公"为由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炮火打到了了京师,咸丰皇帝仓皇出逃。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英法联军进入京城以后,首先遭劫的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是从康熙年间开始筹建,经过几代君主才最终建成了万园之园,它是一所皇家园林,代表的是整个皇族的尊严,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在那里有着历代君主收藏的古董字画,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博物馆。
正所谓:财帛动人心,这群强盗对圆明园早有耳闻。这次终于有机会动手他们又岂会错失良机。于是,他们带兵进入圆明园,面对琳琅满目的古董,这让他们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将陈列在圆明园中的展品洗劫一空。
但他们依旧不满足,没过几天他们再次进入圆明园,将圆明园再次搜刮一遍,然后一把火将圆明园焚烧殆尽。历经几代才建成的皇家园林就这样付之一炬,整个大清朝的颜面都被这些蛮夷踩在脚下,真是奇耻大辱啊!
然而,被后人称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四人是什么看法呢?张之洞仍然在为做官实现抱负而奋斗,李鸿章还未被重用。当时他们人微言轻,我们不做过多评判。只有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当时手握重兵权倾朝野,左宗棠在曾国藩身边当差已经是四品大员了。
而曾国藩和左宗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件事的看法上却大相径庭。
位极人臣的曾国藩认为:"洋人只不过是烧了我们一个园林而已,并没有破坏我们的江山社稷。毕竟他们帮我们收拾过太平天国,我们不应该过于计较这些小小的利益"。
此话一出不禁让人震惊,这是一位一品大员应该说出的话吗?深受国恩,就应该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如此对洋人卑躬屈膝百般忍让的态度确实让国人愤怒。
而此时的左宗棠得到消息后"悲愤不已,不得安眠",
他立即上书朝廷,请求带兵杀回京城。但是已经被英法联军吓破胆的诸位达官显贵,又怎么可能响应呢?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左宗棠知道与曾国藩的政见不同,于是便与曾国藩渐行渐远。他将矛头指向了欧洲列强,凭借其自身的才能也做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
但他并不像当年的曾国藩一样,向洋人摇尾乞怜。而是加强布防,随时防范欧洲列强的入侵。
结语:
单从对火烧圆明园事件的看法上就可以看出,小恩小惠与民族大义相比,这位肱骨之臣曾国藩却意外地选择了英法联军的小恩小惠,抛弃了民族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