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应试及第之后,县州府会派遣特定人员向考生家里递送“榜帖”,其规格大小各朝不尽相同。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云:“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而谓之榜帖。”明清时的榜帖规格、尺寸更大,以方便送到学子家后在厅堂“升挂”(张帖)。明代王锜《寓圃杂记》云:“孟端诸子连中进士为京官,同处一邸,书春题于壁曰:‘四壁金花春宴罢,满床牙笏早朝回’,人多羡之。”
在北京举办的会试结束后,会在天安门前设“龙棚”(位于今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东南侧)张榜公布进士名单。放榜位置在礼部大堂前,其大致位于今前门(正阳门)东北侧,即东交民巷西口路北(今天安宾馆一带)。明清时天安门有千步廊,廊外环筑宫墙。墙外两侧集中了当时的中央衙门,礼部在东宫墙外最南面。因放榜正值杏花盛开时节,故称之为“杏榜”。
会试揭榜后,还要在紫禁城太和殿前举行“殿试”,而最为隆重的是“传胪”仪式,也就是由皇帝宣布登第贡士名次的典礼。考中贡士的考生姓名会被写在“黄榜”上,张挂在临时搭建的“龙棚”内,“棚高丈余,上绘腾龙,下为云海,黄榜依登第名次而悬”。
古代士子“复读”是常态
汤显祖、林则徐、曾国藩都曾落第
但凡考试,既有“金榜题名”,也有“名落孙山”。古代科举考试中曾有不少人落第,经“复读”后屡试而终得功名。
归有光为苏州府昆山县(今昆山市)人,嘉靖十九年(1540年)他参加南京乡试,考得第二名举人。同年冬赴京,准备应第二年(1541年)的礼部会试,但名落孙山。回乡后继续苦读诗书,曾八次进行会试,均予落第,虽“八上公车而不遇”,但仍不甘休,一边读书应试,一边“谈道讲学”,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第九次会试时终于中了三甲进士,此时年已六十,遂到长兴县(今属浙江湖州市)任知县,且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一生著作繁富,著有《易经渊旨》、《诸子汇函》、《文章指南》等,被誉为“明代第一散文家”。
汤显祖为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今临川区)人,隆庆五年(1571年)第一次到北京会试。由于榜上无名,回乡后又苦读三年,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再次进京会试,仍名落孙山。此后的万历五年(1577年)、万历八年(1580年)两次进京会试,均未得中。但他仍不放弃,继续博览群书,准备应试,终于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第五次进京会试时金榜题名,殿试三甲第二百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汤显祖在戏曲方面卓有成就,代表作《牡丹亭》与《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为古代戏剧的经典剧目。
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首次来京参加会试,但出师不利,名落孙山。嘉庆十三年(1808年)二次赴京应试,再次落第。遂独居一室,闭门谢客,倾心研读,嘉庆十六年(1811年)第三次进京参加会试,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被赐进士出身。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等职,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虎门销烟”被誉为“民族英雄”。
曾国藩为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双峰县)人,祖辈以务农为业。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第一次赴京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多访名师,广求学识。道光十八年(1838年),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于考中,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他仕途逐渐通顺,成为中国近代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明清时会在现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东南公布进士名单
放弃科举另寻出路
可以实干兴邦 也可创业致富
明清时有不少学子会试落第后,审时度势, 毅然选择了考试之外的道路,由此成就一番事业。
左宗棠为湖南湘阴(今属湖南省岳阳市)人,二十岁乡试中举,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首次进京应试,未中。道光十五年(1835年)再赴京会试,录为湖南省第十五名,不料因超额而被撤下,仅取为“誊录”(誊录院负责誊录考生试卷事务的官员)。但他不甘屈就,弃职返乡,继续苦读。道光十八年(1838年)第三次参加会试,仍然落第。
左宗棠返乡后,放弃了科举考试这条道路,计划从此务农,“长为农夫没世”。然而,在留意农事之时,他仍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经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成为晚清重臣和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
王致和是安徽宁国府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人,清康熙八年(1669年)进京赶考落第,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因距下科试期甚远,故在京暂谋生计。他自幼跟父亲学过做豆腐,便向几位同乡借些钱,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两间房,开起了豆腐作坊,每天做上几屉豆腐,沿街叫卖。
到了夏季,有时他怕卖剩下的豆腐发霉,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和盐腌后用缸储存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三伏之后,他打开缸看腌制的豆腐,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试着尝了尝,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他送给邻里品尝后,大家称赞不已。
此后,王致和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制作工艺,制作出来的臭豆腐颇受人们青睐。康熙十七年(1678年),他在前门外延寿寺街开设“王致和南酱园”,以经营臭豆腐为业。
谢崧岱是湖南长沙府湘乡喉塘人,于同治二年(1863年)中乡举,次年(1864年)进京会试,但金榜无名,于是放弃仕途之路,另走谋生之道。他在参加乡试、会试时看到,凡是应试之人都是现磨墨。有时试卷还没答完,砚台里的墨已干,还得停下笔再磨墨,因此浪费了答卷时间。如果有一种墨汁直接用于书写,岂不是省时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