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曾国藩病逝,曾家陷入悲痛之中。突然家仆报:左宗棠大人挽联到。可把曾家人吓坏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曾国藩和左宗棠一直不和,虽然发生过多次争执,但都如浮云而过,直到后来发生一件事,直接导致两人关系恶化。
当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围困南京3年,终于攻克太平军,连夜将喜讯报给曾国藩:太平天国10万大军全被歼灭,幼主洪福瑱烧死于大火之中。
曾国藩太激动了,没有核实消息是否准确,便向朝廷报喜。
慈禧十分高兴,曾国藩兄弟俩有功,好一顿封官加爵,曾国藩一下成了众星捧月的人物。
慈禧勃然大怒,给曾国藩扣了顶欺君之嫌的帽子,曾国藩这个跟头跌得无地自容,他一改往日的君子风度,上书:左宗棠数年前也有欺瞒朝庭之事。
于是,这两位开启了针尖对麦芒的攻势,成了一对老冤家。
1872年,曾国藩病逝,朝中官员都来送挽联吊唁,曾家人一想到左宗棠,心中就忐忑不安。
就怕这位性如烈火、口无遮拦的左大人也送挽联来。
他老人家脾气一上来,由着自己的性子对曾国藩来个盖棺定论,写出恶评来,到时候曾家岂不是颜面扫地?
就在他们为此事坐立不安时,有人报:左宗棠大人的挽联到。
原来,左宗棠在西北军营中,特叮嘱儿子前来吊孝。曾家儿女赶紧打开挽联,霎时愣住了。
挽联写道: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意思是说,我自愧不如曾相国有为国谋划之忠诚,识拔人才之英明,我们同心协力做大事如黄金一般坚固,对彼此的错误如扔石头一样直言不讳,这样才不负此生交情。
要知道,在此之前,两人书信来往,左宗棠一直以兄弟相称,从不肯屈尊晚生。
曾家儿女感动得热泪盈眶,前来吊唁的人们看后无不啧啧称赞。
曾国藩死后,家中除了大量书籍外,钱财很少,曾家的日子慢慢捉襟见肘。后来,曾家孙子得了白喉,曾纪鸿四处借钱治病。
左宗棠知道后,立马送去300两银子。
要知道,当时左宗棠自家一年的生活费才200两,落难之中,左大人的真情令曾纪鸿感激不已。
左宗棠二话不说,直接把聂缉椝安排在营务处,可俩人花销太大,曾纪芬不好意思再找左宗棠,只得拜托左家儿媳传话。
左宗棠听了儿媳的话后,很快将聂缉椝安排到上海江南制造局上班,这在当时可是个肥差。
制造局的总办李兴锐早就听说聂缉椝是个浪荡公子,毫不客气地给左宗棠去信:“我每月给他发工资,人就不用来了。”
左宗棠回信:“若聂缉椝将来能有出息,你就是他的贵人,这也算是对故去的曾国藩做了点儿事!我和曾国藩晚年虽有矛盾,可是我待他的孩子与他在世时一样。”
他任职期间,精简局务机构,联络水陆两军,加强上海防务,诚邀西方技术顾问,引进西方科技,研制西式大炮及军舰,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保证了前方的军需供应。
在聂缉椝的管理下,江南制造总局很快转亏为盈,他也成了上海的名人。
多年后聂缉椝升为晚清封疆大吏,官至浙江巡抚,着实不负左宗棠的厚望。
曾纪芬更是对左宗棠心怀感恩之情。光绪八年,她曾受左宗棠之邀,到他住的两江总督府游玩。10年前,这里正是其父曾国藩居住的地方。
故地重游,多少往事历历在目。左宗棠陪她去当年住过的闺房和父母住过的房间转了一圈。
两人边走边聊,恍然之间,久别的父爱萦绕在曾纪芬心头,想起这位老人对夫君的扶持,情不自禁泪湿衣衫。
有人说,左宗棠直脾气烈性子,他与曾国藩为国事而争,为国事而恼,是坦荡荡的君子之交;也有人说,朝廷黑暗,左宗棠与曾国藩只能互黑自保,也是无奈之举。
无论两人之间恩怨如何,左宗棠竭尽全力帮助老冤家的后人却是不争的事实,他豁然大度,重情重义的做法另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