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未来  系统  政策  行业  设备  基金  快速  教师 

晚清重臣系列之左宗棠

   日期:2024-12-27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ip.tpjde.com/news/6835.html
核心提示: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湖南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

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湖南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这大厦还能维持多久?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

晚清重臣系列之左宗棠

“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节也不参加行礼。但态是要表的,要不然还会有谁去为朝廷卖命呢?于是诏谕立即派发各省: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溢“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晚,福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劈雷,东南角城墙,顿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无恙。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毁我长城。

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辕标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已被罩以自纱的长明灯代替。沉重的死亡气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这盏盏白灯,宣告着时代强音的终结,这是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七个头衔的左宗棠,这个风光了半生的男人,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法国人松了一口气。他们在攻占台湾岛,他们的军舰还在东海耀武扬威。左宗棠与他们摆开了决战的架势,发出了“渡海杀贼”的动员令。他们吃过左宗棠的大亏,知道他是雄狮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羊,个个是狮子;而一群狮子被头羊领着,个个就成了羊。左宗棠一死,便群龙无首了。

英国人松了一口气。英国领事在上海租界竖有“华人与狗,不许人内”的牌子,左宗棠发现,下令侍卫将其立即捣毁并没收公园,逮捕人犯。端坐在八人抬的绿呢大轿中的左宗棠,身穿黄马褂,头戴宝石顶戴,三眼花翎,手执鹅扇,面容饱满,威严无比。只要他进入租界,租界当局立马换上中国龙旗,外国兵警执鞭清道。左宗棠死了,就不需要对中国人那么恭敬有加了。

俄国人松了一口气,左宗棠把他们从新疆赶走,把他们侵占的伊犁收回,甚至用兵车运着棺木,将肃州行营前移几百公里于哈密,“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准备与俄军决一死战。左宗棠一死,中国再没有硬骨头了。

李鸿章松了一口气。一个月前,他在天津与法国签汀《中法会订越南条约》,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之后,签订的一个地地道道的丧权辱国条约,是世界外交史上空前绝后的奇闻。左宗棠领衔反对,说“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还说“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全国舆论哗然,群情激愤,弄得李二先生狼狈不堪,李鸿章恼怒这个湘人不懂中国国情。决定拿左宗棠的下属开刀,杀鸡给猴看。指使亲信潘鼎新、刘铭传等陷害“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台湾兵备道刘,将他们充军流放。左宗棠上书为属下鸣冤叫屈,眼看就要翻过案来,左宗棠死了,好了,一了百了,主战派的旗帜倒了,躲在京城的李鸿章面对这个与自己争斗了三十多年的政敌的死亡,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再也不用顾忌,可以放肆地弓着腰在世界列强面前周旋,抖抖索索地在不断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画押了。

左宗棠

死,对于死者来说,是结束。但对活着的人,是一种绝望的痛苦。大清的中兴重臣,林则徐、曾国藩·····一个一个地死了,茫茫九州,哪里还听得到复兴的呐喊?大清气数尽了。

也好,左宗棠死了,有人幸灾乐祸,躲在阴暗角落里窃笑不止,反证了死者的强盛和伟大。左宗棠是真正的英雄,是爱国者,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拍案而起,挺身而出,肯定会要触犯一些人牟取的私利。你要保家卫国,他要侵城掠地,而有的同僚甘愿当亡国奴,堂堂中华民族只剩下这强者的呐喊,他们怎么不会惧怕他呢?

中国历史上,有谁像左宗棠一样所向披靡,铁腕收复大片国土?苏武饮血茹毛,威武不屈;张赛关山万里,沟通西域;班超投笔从戎,西戎不敢过天山;祖遨闻鸡起舞,击揖中流;史可法慷慨殉国,魂傍梅花……他们留下的仅仅是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是仰天长啸的悲壮,是可歌可泣的精神,让后人无限的敬仰和烯嘘,而没有谁比得过左宗棠—给后人收复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任我驰骋的广裹疆土,常于是有人定论,左宗棠乃千古一人。

品学兼优 长于经兵

左宗棠,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县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卒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湘阴左氏家族,是南宋时期从江西迁来湖南的,在这里已居住了700多年,历经宋、元、明、清四代,虽也出过一些闻人,但大多穷苦平常,以耕读为本。左宗棠4岁时,随祖父在家中“格塘书塾”读书。5岁随父亲来到长沙读书,6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9岁学作八股文。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巧岁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就在他发奋读书、开始走向科举道路之时,家中发生了一连串的不幸:祖父母、长兄、母亲、父亲相继病逝。16岁的宗棠“早岁孤贫”,独立地走上了社会,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治国安邦的“经世致用”之学。道光九年,18岁的左宗棠开始读顾社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南的《水道提纲》。这些是完全不同于儒家经典的学问。正是这些不算是正统的学问,为左宗棠日后的成功奠定了知识基础。道光十二年,左宗棠以监生身份参加湖南乡试,中第18名。之后六年,三次赴京会试,均未考中。左宗棠最初的心态是复杂的、迷离的。

他后来说,“读书当为经世之学,科名特进身阶耳”。他没有在悲观中走向人生的沉沦,没有像有些酸酸的文人一样从此寄情山水,尽管他的诗文才华出众。他决定不再参加会试,何必像范进一样在考试路上耗尽生命年华?从此“绝意仕进”,打算“长为农夫没世”,寻找新的报国途径。二十三岁结婚时,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气壮山河的宣言,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受到两江总督陶澍的提携

1937 年,陶澍回老家省亲,途经醴陵,县公馆的一副对联让他怦然心动: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这副对联,表达了故乡人对陶澍的敬仰和欢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最为得意的一段经历 (即将咸丰皇帝为其亲笔题写“印心石”巧妙地包含在对联中)。走进公馆,迎面是一幅山水画,上有两句小诗:一县好山为公立,两度绿水俟君清。意思是说全县气派的山和清澈的河,都是因陶公的浩然正气而生。陶澍当即提出要见作者,当一个 20 多岁的年轻人出现在他的面前时,陶澍喜欢上了这个谈吐不凡的左宗棠,并决定推迟归期,与素味平生的左彻夜长谈,共议时政。左宗棠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拜陶澍为师,毕生信效。陶公爱才,欣然应允,认定左宗棠为非凡之才,将来一定超过自己。陶澍甚至以一代名人之尊,提出要与左家结秦晋之好,将年仅五岁的唯一的儿子陶桄,许配给左宗棠为婿,表明他对左宗棠才学与人品的器重。左宗棠正是在这里开始接触军国大事,开始了解夷人的船坚炮利与世界大势。眼界开阔了,他将自己的命运与朝廷的命运连在一起了。于是,一个落魄的穷举人,就这样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四品幕僚。这也是他致力于兴办洋务的开始。

好景不长,中国近代史上与林则徐齐名的杰出人物陶澍,在 1839年初夏病死于南京,左宗棠失去了靠山。左宗棠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但也就在这一年,正是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那时,左宗棠正在陶澍老家安化,他从小就非常注重巩固国防,对外国侵略者的罪行满腔仇恨。在陶澍家的书斋里,左宗棠勤奋学习钻研历史上关于外国的官私记载,了解国外形势。

林、曾赏识 初露峥嵘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左宗棠受到极大刺激。在战争结束后,他曾打算“买山隐居”,31岁时以历年教书的积蓄在湘阴东乡买下田土70亩,自己设计,建造了一座小庄园—柳庄。就在左宗棠“书生报国心常在,未应渔樵了此生”的时候,1849年11月发生一件事情,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云贵总督林则徐因病开缺,途经贵州、湖南,回福建原籍养病。林的官船经洞庭湖沿湘江上行,于11月21日到达长沙,停靠在湘江岸边。湖南的文武官员纷纷来拜会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臣。而林则徐此时却想起了左宗棠,立即派人去湘阴柳庄请来一见。左宗棠接到来信,兴奋不已,能与他久仰的林则徐会面,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林则徐对左宗棠颇有了解,由于好友胡林翼的推荐与介绍,林则徐曾请左来云贵总督幕府,左宗棠因家事缠身回信婉辞。此次相邀,绝不能错过。左宗棠马上赶到长沙。两人相见恨晚,从天下大势到西北塞防与东南海防,从舆地兵法到办理洋务,新疆屯田到滇中战乱,各抒己见,见解不谋而合。一个是年逾花甲、名震中外的封疆大吏,一个是年方37岁的草野书生,毫无拘束,侃侃而谈,直到第二天清晨。这是两人神交已久的第一次会见,也是最后一次。20多年后,左宗棠经营西北,收复新疆,建置行省,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在东南沿海编练渔团、创办船政、加强海防、抗击外侵,是与林则徐的影响分不开的。

不久,刚过不惑之年的左宗棠,在清朝封建政权和忠实于封建儒家文化的知识分子们的呼唤下,终于投入到镇压农民反抗斗争,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太平军起义后一度在家乡办团练,1854年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府,长达6年之久,同时帮助曾国藩大力巩固和扩大湘军。1860年由曾国藩保举襄办皖南军务。左宗棠出佐湘幕,辅助湘军,初露峥嵘,引起朝野关注,得到清朝最高统治者的青睐,这为后来左宗棠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大器晚成 统帅湘军

1861年左宗棠遭受诬陷,在他进退两难之际,还是曾国藩挽救了他。曾、左二人虽然性情、脾气多有不合,但交情颇重。由于曾国藩的保荐,不到一月,清廷即发下谕旨,授予左宗棠四品卿衔襄办曾国藩军务。刚刚走出巡抚幕府的左宗棠,因祸得福破格起用,此时他40岁。1862年初任浙江巡抚,率湘军入浙江,进攻太平军。1863年授闽浙总督,伙同法国人德克碑的“常捷军”攻陷杭州。1864年进军福建漳州和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追击太平军余部李世贤、汪海洋。1865年7月李世贤被汪海洋残杀,势力更强。12月左宗棠指挥各军发起总攻,汪海洋全军覆没,至此湘军与太平军长达14年的战争,在左宗棠手中宣告结束。创办船政开发西北

1866年3月左宗棠班师回闽。这年5月他郑重向朝廷提出了创办福州船政局、自行设计制造轮船的建议。早在青年时代,他就开始研究西方,十分崇拜林则徐、魏源,特别欣赏“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864年攻克杭州时,他招募了一些能工巧匠仿造了一艘“小火轮”,放进西湖试航。他又找来熟悉洋商商情的徽商胡光墉(字雪岩)编预算、买机器。广东嘉应战役结束后,他迅即回到福州,开始实施造船计划。1868年1月18日福建船政局正式开工,其后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员工达2600多人,并有50名左右的欧洲雇员,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也是远东最大的机器造船厂。为晚清的海军建设,抗击侵略者作出很大贡献。

在左宗棠建造船厂的同时,1867年朝廷因西北回民起义,陕甘局势紧张,急调左为陕甘总督,率湘军镇压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1868年10月,左宗棠到陕西,制定了耕战结合、剿抚兼施的战略方针,首先在西北大办“屯田”,解决军粮问题,并把“军屯”与“民屯”结合起来,反对掠夺性的强征摊派,缓和了因争夺粮食而极度紧张的军民关系。同时在西安、兰州两地创办机器制造局和机器织呢局,推动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1875年左宗棠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率军讨伐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乌鲁木齐、和阗(今和田)等地,先后收复除伊犁外的天山南北各地,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他主张加强边防,开发新疆,力图收复伊犁。左宗棠用兵新疆的胜利,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振奋了民族精神。他的老朋友杨昌i睿热情地歌颂了左宗棠的这一英雄壮举:“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一代名将 影响深远

1881年,在他70岁时升任清廷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1881年10月清政府刚刚结束与沙俄交涉收复伊犁的谈判,又因越南问题与法国发生了战争。面对法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左宗棠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提出抗法援越的主张。1883年12月法军占领越南并向驻守在越南北部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并攻占一些地方。其时,左宗棠因目疾严重,被批准休假4个月,两江总督由曾国荃代理。前线失败的消息传来,左宗棠甚为愤怒,遂提前销假,募军赴援,同王德榜、刘永福合力抗法。此时,怯懦的清政府与法国议和,左增兵前线的主张未能实现。左宗棠此时已年逾古稀,又百病缠身,却仍雄心勃勃,自请指挥中法战争。清廷仍没有同意他的请求。但他派出的“烙靖定边军”在王德榜率领下,在不得一旅之援时,拼死作战,有力配合冯子材部队的反攻,取得了镇南关—谅山大捷。

1884年8月5日,法军进犯我国台湾基隆,为我守军击退,21日又偷袭我福州马尾港,使福建水师和造船厂毁于一旦。万分急迫之中,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经过一番整顿,福州前线防务大大地加强了,同时在他的指挥下,援助台湾清军,历尽艰辛投入战斗,从而使法国侵占台湾的阴谋没有得逞。

正当中国人民反法取得谅山、临主兆战役胜利,捷报频传时,清政府下令停战,慈禧太后一意立和,左宗棠无力“回天”,眼睁睁地看着清政府以军事上的胜利换取与法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气得他口吐鲜血,晕倒在地。1885年9月初,处于弥留之际的左宗棠口授遗折:“……臣督师南下,逾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螟目”,表达这位一代名将的未酬之志。9月5日,左宗棠带着满腹的悲枪和遗恨病逝于福州。享年73岁。1886年12月10日葬于湖南长沙。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news/6835.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