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股市沙龙最多的是股民。人流量维持在上百人左右,不断有人离开和加入。整个沙龙由十几个小群体组成,每个群体都是“一人发言,众人倾听”。名气较大的“发言人”身边会围绕二十多人,有人打伞、递烟点烟,还有人录音,把“发言人”的话奉为圭臬。很多股民在专门的群里交流,比如微信名为“金老师”的爷叔就建了“股票联谊群”,每天对次日的大盘走势进行预测。
许多老股民都自称是全国最早的那批。一位70岁的上海阿姨从90年代开始炒股,今年她把动迁款投入股市,在这波行情下赚了40多万元。不过她过去的战绩并不算好,算上这40万元也只是不亏不赚。她主要炒科技股,还持仓了一些机械行业板块的股票。对于错过连续两个20厘米涨停板的某热门股,她深感心痛,“我前天又进去了,亏了不要紧,明天再出来。”
用易经炒股的张先生同样自称“中国第一代股民”。他认为股价走势是人为设计出来的,指数是有人编纂的,与外部因素无关。他将来这里的人分为三种:不懂又想赚钱的人、骗子以及自称专家的精神有问题的人。大部分爷叔与阿姨只是单纯交流股市心得,也有一些人在向网红发展,一现身就被众多摄像头围住,拍摄者希望他们能输出更多吸引眼球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