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草案对学位获得者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等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
随着ChatGPT掀起的AI热潮席卷全球,越来越懂人、越来越像人的AI应用开始遍地开花,但也随之带来利用AI技术以假乱真的一系列问题。当前高等教育中的学术训练也面临着这项技术变革带来的新考验。
学位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事关学位体系、学科发展、人才评价标准等,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我国现行的学位条例制定于1980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创新,需要在现行学位条例基础上制定学位法,为规范学位授予活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此次提交审议的学位法草案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实践要求,围绕完善学位管理体制、细化和明确学位授予条件和程序等方面作出规定。
对人工智能代写论文将被撤销学位证书的规制,有评论指出,学位法草案的出台非常符合时事,利用人工智能代写论文和直接抄袭一篇别人的论文是一样的,肯定是不被允许且严令禁止的。
如何辨别AI代写?
科技财经作家醒客表示,一般来说,AI代写的论文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其实是分辨不出来的。那些经常在大模型上做问答以及应用的人,能分辨出一些,但隐藏性高一点的,还是分辨不出来。所以确认文章是否为大模型撰写不是完全可行。
醒客认为,辨别的难点在于AI是通过对于大量人写的文章进行学习总结得到的,完全可以将一个人已写的文章给使用者,因此分辨不出文章来源。之所以有经验的人能稍有所分辨,是因为AI与人存在不同,人撰写文章时会有非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这正是人创意的地方,而这种创意在AI的呈现和人的呈现还是有一些区别,AI更多会遵守行业认知,从比较好的内容里取平均值,锐度不如人做的好。但是这个度如何识别?不同人有不同标准,这就使得辨别好像有一些标准,但又缺乏能够量化的标准。
AI辅助和AI代写边界在哪儿?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有一些学生已经开始使用ChatGPT来进行辅助学习。比如河南一所高校的大三在读生告诉记者,除了一开始的尝新外,自己和周围的同学还是有通过AI来完成部分偏文科类作业的经历。AI辅助和AI代写的边界在哪里?
科技财经作家醒客认为,其实这也不完全能区分。就像出版社出书时会有一个标准,如作品原创率高于70%,可以称为著作;如低于70%,最多只能算作编写。对于写作如何去考察是否为原创呢?一般来说是指,整个段落的点子及行文方式找不出与别人一样的地方。对于AI来说,类似的标准或也可以有,但难处是AI在写作时,与人抄写不太一样。人抄写一段文章时,一般来说不会把整篇文章词、句子习惯均改过来。但AI将一段相同意思的文章转为另外一种写法可能只需要一秒钟,甚至不到一秒钟。因此,利用AI查资料总结的内容和人进行改写的内容更不易分辨,就是因为同一段内容,AI可写出很多种不同表述方式。
醒客表示,如果真的想要甄别,需要用机器本身。现在有很多大模型采用了数字加密技术,或叫做数字水印技术等。它们可以识别一段文字是否为抄袭,或是来源于AI大模型。比如人说一句话时会有一些使用率非常低的单词或组合,就是一般人用的很少,但机器会恰当的在一段文字中用上,且能标示出频率,能标示出一个人的特征。因此,一个人类似利用这些方法后,这一技术能有效辨别从AI里直接抄袭的内容。
该规定有何意义?
科技财经作家醒客表示,学校如果在考试中禁止使用AI,具有一定合理性。至于如何禁止还需要进一步规定,比如可以把一部分工作呈现在封闭环境中,此时呈现出学生利用AI参与整体工作的协调度如何,就能反映出是不是作弊。所以其实可以设计一些相对既不妨碍人的自由创作,又公平一些的方法。这里说的公平是有人使用AI,有些人不使用。在机器环境下,利用大模型关注的重点应是如何保证公平,而不是防止利用大模型作弊。
是否限制师生教学活动?
科技财经作家醒客分析称,人类历史上也发明过类似工具,比如字典,有了字典就是要查的,平时学习时会用字典,才是一个好的技能,而不是发明了字典后禁止学生使用。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比如考试时使用会导致不公平。AI的使用也是一样。在获取学位论文等事情上,如果说文凭是一种评价标准,那么可能也会涉及公平问题。
醒客提到,从学校培养学生的角度讲,其实应换一个角度,不是考察学生的文字是否为抄袭,而应明确学生的创作能力不只落实在文字。人与人工智能不是工作在人与机器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而是人如何利用大模型,把它当成一个工具,做出更优秀的工作。因此与其花很多时间区分哪些是人干的,哪些是机器干的,不如把人和机器看成一体,提出更高标准的工作任务。该问题更多需要整个社会对AI从更多更好的角度看。
微信编辑 / 青芮
编辑 / 小晨 记者 / 青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