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复习题(2024)
PAGE2/NUMPAGES2
第一章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一、选择题
1.在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按照所采用的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五个阶期,其中第三阶段(1965年至1974年)所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主要软件为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
A.晶体管和铁氧体体磁芯
B.电子管和继电器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解析】在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按照所采用的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5—1954年),采用电子管和继电器,软件为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第二阶段(1955—1964年),采用晶体管和铁氧体磁芯,软件为有编译程序的高级语言等;第三阶段(1965—1974年),采用小规模或中规模集成电路,软件为多道程序设计和分时操作系统;第四阶段(1975—1991年),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存储器,软件为并行多处理操作系统.专用语言和编译器;第五阶段(1991年至今),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更完善,计算机语言更加丰富。由题意可知,第三阶段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故选C。
2.在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第四阶段(1985年至1995年)出现的第四代机()位机,由100万晶体管/片组成,时钟频率66MHZ,典型产品有Intel80386/80486.PowerPC.
A.8
B.16
C.32
D.64
【解析】在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第一阶段(1971—1973年)出现的第一代机是4位机,由2000晶体管/片组成,时钟频率为1MHZ,典型产品有Intel4004;第二阶段(1974—1977年)出现的第二代机是8位机,由5000晶体管/片组成,时钟频率为2MHZ,典型产品有Intel8080.Z80;第三阶段(1978—1984年)出现的第三代机是16位机,由25000晶体管/片组成,时钟频率为6MHZ,典型产品有Intel8086/8088/80286;第四阶段(1985-1995年)出现的第四代机是32位机,由100万晶体管/片组成,时钟频率为66MHZ,典型产品有Intel80386/486.PowerPC;第五阶段(1995年至今)出现的第五代机是64位机,由550万晶体管/片组成,时钟频率为200MHZ,典型产品有IntelPentiumPro/Pentium4。本题中第四代机应为32位机,故选C。
3.目前,人们常说的“IT行业”是指()
A.现代制造业
B.信息技术行业
C.新媒体行业
D.计算机行业
【解析】IT系InformationTechnology的简称,即信息技术行业。故选B。
4.气象预报是计算机及网络在()方面的应用。
A.数据处理
B.过程控制
C.辅助设计
D.科学计算
【答案】D
【解析】气象预报,又称天气预报(测),是指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这是其在数值计算方面的主要应用。故选D。
5.信息文化的四个层面分别是物质形态的信息文化.社会规范的信息文化.行为方式的信息文化和()的信息文化,四种形态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层级。
A.精神观念
B.传统思想
C.消费理念
D.价值追求
【答案】A
【解析】信息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为支点的信息活动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广义的信息文化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作为物质形态的信息文化,作为社会规范的信息文化,作为行为方式的信息文化和作为精神观念的信息文化。故本题选A。
6.下列体现了信息时代的行为文化特征的是()
A.数字化
B.虚拟性
C.开放性
D.共享理念
【解析】信息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数字化.全球化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物质文化特征;虚拟性.交互性体现了信息时代的行为文化特征;开放性.自治性.自律性成为信息时代制度文化的特色;信息交流自由.平等.共享的理念正逐渐演化为信息时代精神。体现信息时代行为文化特征的是虚拟性和交互性,故选B。
7.信息社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犯罪和信息霸权。
A.信息污染
B.信息闭塞
C.信息欺骗
D.信息安全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215.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