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系统  行业  参数  教师  中国  机械  设备  基金 

大数据如何“推平”医美这个暴利行业? | 焦颜时代

   日期:2024-12-03     移动:http://mip.tpjde.com/quote/2407.html

大数据如何“推平”医美这个暴利行业? | 焦颜时代

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新氧“魔镜”、皮肤检测、模拟整形等AI小工具,累计使用量超过1.9亿次。而在“魔镜”背后,是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人工智能对行业的重塑与颠覆。

实际上,大数据技术把医美产业链的主导权从线下前置,转变为线上的流量分发中心,由此引发诸多剧变。首先,由于算法技术本身的特点,算法推荐的效率比原来的竞价排名要高很多。通过大数据与脸部识别技术的加持,用户可以获得大数据审美下的解决方案,而每一个解决方案都击中了目标用户的痛点,刺激消费行为。

其次,大数据技术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迎合了新一代年轻人认知路径和消费习惯的改变,90后成为了医美行业消费的主力军。如果说大数据的“千人千面”服务影响了用户的医美消费决策,那么“小刀放血”的消费新模式则让年轻人根据“面部识别”的指引,分期打造自己的“完美容颜”。相比传统“大刀阔斧”一步到位的高客单价模式,“小刀放血”也许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承受力。

撰 文 | 渠超男

责 编 | 施 杨

从童话走进现实的“魔镜”

无处不在的屏幕、浩如烟海的资讯和推波助澜的社交媒体,使现代人对长相与身材有着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焦虑,医美行业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而背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白雪公主》童话里的“魔镜”也被带入到真实世界。

打开新氧app,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魔镜测脸,扫一下识别面部,用户会发现自己眼睛太小、眼袋过重、太阳穴凹陷、法令纹偏重,以及智慧感、距离感和年龄感等各类面部分析结果。与此同时,它还能计算出你的眼高、眼宽,眼睛和鼻子之间的黄金三角和五眼比例。想看整容的效果,可以尝试模拟整形的功能。在镜头里,用户可以自己丰太阳穴、瘦下巴、割双眼皮、开内眼角、垫鼻梁、缩鼻头……

和修图、PS类软件不同的是,新氧魔镜依托于平台积累的海量人脸图片、整形项目数据, 将用户数据、面部结构、美学心理等多领域整合,应用数据挖掘、人脸识别、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分析建模,再使用图像技术做模拟处理。新氧魔镜测脸、皮肤检测等AI小工具的推广让新氧一度在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平台上爆火,吸引了很多女性注册新氧使用这个工具。

“我高中时有严重的青春痘,现在皮肤上留下了很多痘坑,毛孔粗大。我一直想通过医美改善皮肤问题。” 26岁的外企公关乃由是个轻医美的爱好者。“大小气泡、水光针、光子嫩肤我都做过。我经常用这个功能测脸和皮肤,更了解自己的五官、皮肤问题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如果我想做眼睛和鼻子,都会在上面先使用模拟整形看下,什么样的眼睛和鼻子更适合自己。”

根据新氧数据颜究院发布的 《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魔镜测脸”小工具的月均页面浏览量Page View(PV)增速突破70%;“皮肤检测”小工具月均PV增速达63.2%。2021年第二季度,新氧魔镜、皮肤检测、模拟整形等AI小工具,累计使用量超过1.9亿次。

这样的测试,每天都有无数人在进行,而看似神奇的功能仅仅是表象,在“魔镜”背后,是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人工智能对医美行业的重塑与颠覆。

大数据审美下的焦虑

美是一种抽象和主观的感受,因人而异。古人用“唇红齿白,明眸皓齿” 形容美;但在现代社会美有了标准,是具体的黄金三角和中下庭比。

美,甚至变成了一种商业模式。

经过调研了解到,像AI魔镜这样能实现面部分析和美学评价的应用在开发初期,研发人员通常会综合两种途径建立模型:专业路线+普通用户投票机制。一方面,找整形机构的专业医生,给他们不同的人脸图片,收集他们的整容方案和评价意见;另一方面,选择不同收入背景、地区、性别、年龄段的人群做问卷调查,统计用户更关注自己脸上哪个部分,然后给到用户一些案例,让用户对不同的整容方案排序。

“如果数据足够多,就可以用数学方差的方法排出来大数据认为的好看的脸,再去做更定量的分析,结合三庭五眼和热门的化妆模板。” 参与过魔镜功能开发的产品经理邵远方(化名)给我们介绍了背后的研发逻辑。

专门从事人脸属性识别和编辑的算法工程刘小拓给到了更详尽的解释。“美是可以用黄金比例和数学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有一定的打分机制,脸上每个局部关键点之间的距离和比例,都会有一个对应的分数。机器学习的模型就是直接去学这样一个关键点和分之间的关系。”

但是泛化能力不强会导致数据模型发生问题。“AI模型是基于大数据搭建的,就可能会存一定的数据偏差。以新氧的魔镜模型举例,如果它之前是用大量中国人的脸训练数据,测试欧洲人脸的话,结果就不一定准确。” 刘小拓说。

笔者选了一张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里的经典图片上传到新氧魔镜进行测脸,为了看起来更幼龄、可爱和协调,魔镜给她推荐了韩式平眉,建议她缩短鼻长和下巴、把下嘴唇变薄、调整下颌角和开内眼角等。点击每一种具体的方案或皮肤问题,都会进入一家具体医疗机构的产品详情页,里面有明确的价格、用户评价和客服入口。

从事医美器械行业的资深医美达人Sunny也体验了魔镜测脸的功能。38岁的Sunny5年前开始接触医美项目,市面上能叫出名字的医美项目如热玛吉、7D聚拉提、超声刀、黑脸娃娃、水光针、肉毒素、填充玻尿酸、PRP、埋线等她都做过。

“我不同意它的结论。魔镜建议我瘦脸,但我个人喜欢圆脸。” Sunny指着魔镜测脸后的检测结果一条一条地分析。“检测结果说我存在眼袋问题,像我们这个年龄不可能没有眼袋问题。”

“它优先推荐的是果酸换肤,但是我做过专业的皮肤检测,刷酸会导致我的皮肤更加敏感;我的黑眼圈是天生的,属于色素沉积症,我打过4次超皮秒都没有办法把它去掉。它给的这个去黑眼圈方案只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无非是为了实现商业转换,并没有针对性。” Sunny否定了那个标价276元的祛黑眼圈方案。

“魔镜的测脸结果大多是负面的,一定会引发用户的焦虑。你要把它当一个获客途径,应该是挺好的。” 作为医美行业的从业者,Sunny肯定了新氧魔镜的商业价值。

“但我不是它的目标用户。”

酸柠檬市场与“流量之王”

业界人士邵远方更愿意把魔镜看作是一种引流工具,“它有比较直接的收益。原本对有医美需求,但是并没有走进门店的人可以在手机上先能看到一个效果,让他们先感兴趣后再去门店,转化率会更高,节省获客成本应该超过百分之三四十。”

线上垂直医美平台打破了传统的营销壁垒,实现了消费者与医美服务商的直接互动,将消费决策由浅入深从线上最终导入到线下。新氧通过魔镜测脸、视频面诊、美丽日记、直播等应用不断积累活跃用户,降低获客门槛,缩短获客周期,成为“流量之王”。

经济学里把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称为“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即在市场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卖方掌握比买方更多的信息。中国的医美市场是一个典型的“酸柠檬市场” ,曾经的黑医美和暴利现象让很多人担心价格过高或手术风险而不敢去医美诊所。

过去的莆田系整形美容医院主要采用的是广撒网、粗放式的地推营销。电梯广告和杂志彩页上随处都能看到同质化的整容模板——双眼皮、高鼻梁、尖下巴的美女在海报里露出标准的笑容,消费者也习惯拿自己喜欢的明星照片作为整容范本。

“传统医美行业主要依赖熟人介绍,线下营销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来钱慢,很难获得新的年轻用户。我们的目标人群是有一定消费能力、能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 今年23岁的小元在素有“医美之都”称号的成都做了三年的医美机构运营,他所在的机构也入驻了新氧平台。

线上医美平台迎合了新一代年轻人认知路径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年轻消费者倾向于通过口碑、社交分享和线上咨询来完成消费决策,愿意通过更重新鲜的渠道获取医美信息,并乐于尝试充满“黑科技”的小程序,立体化的社交互动方式,了解自己的脸型、五官、皮肤状态等,获取生动直观的求美信息。

根据新氧数据颜究院与每经智库·未来商业研究中心共同出品的《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5岁以下医美消费者占比超54%,与美国等医美消费大国相比,呈现出更年轻化的趋势。据Mob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截至2021年4月,医美App用户中95后逐渐扛起主力大旗,占比接近30%。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调查的人群中统计发现,95后男性医美用户占比上升6.5%,超七成95后医美用户是通过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分享类App接触医美。

成立于2013年的新氧,2019年在美国上市,成为互联网医美平台第一股。财报数据显示,新氧今年Q2总收入4.518亿元(7,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7.7%。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新氧净利润达737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2%。MAU(平均月活跃用户量)达到1000万人,付费用户数24.5万人;付费医疗机构数4899家,同步增长31.2%,促成医美服务交易总额10.4亿。

新氧的两大核心收入来源是信息服务费(即入驻医美机构的广告费)和预约服务费(即线上交易的佣金抽成)。其中,信息服务费已成新氧主要营收支柱,占比从2016年的40%增长到到今年Q2的近80%。

在广告费方面,小元透露:“新氧后台会定期放出来一些搜索关键词,关键词的价格每个城市不同,1万起步。商户们谁抢到了词包,这段时间顾客搜到这些词就可以看到你们机构。”

“有新商户入驻新氧,就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出现。你要做的就是保持好自身排名,优化好线上门店的展示,后续就加投推广。熬住了,就看竞争对手谁先倒下。”

你的脸是你的资产吗?

新氧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互联网大数据对目标用户心理的精准捕捉和多渠道营销。魔镜测脸等小工具带来的流量倍增只是其一,用户高频使用工具背后产生的海量数据为平台推出更适合的医美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平台也得以不断获取和判断用户的潜在需求,借助AI、大数据等分析能力,实现业务转化和精准营销,继而形成飞轮效应。

然而,和传统的“酸柠檬”医美市场相比,线上医美平台商机与痛点并存。作为生物特征的人脸数据如何存储是人脸识别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

“我不喜欢魔镜测脸。”从事法务工作的轻医美爱好者小文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到。“新氧的数据合规做的怎么样呢?人的面部信息作为个人敏感信息,脱敏技术是怎么做的呢?与第三方平台进行数据共享的时候如何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是否涉及到数据的跨境传输?公司内部有DPO(Data Protection Officer数据合规官)的职位吗? 数据泄露以后的应急机制是怎样的?我看了该APP的隐私政策及服务协议,并不觉得能够完整地回答我作为用户的以上问题。”

新氧官方隐私政策显示,其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第三方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厂商包括阿里云存储、旷视face++ 和字节火山引擎,分别进行用户图片上传存储、实名认证活体检测和用于魔镜测脸人脸关键点识别。

“一般我们手机应用里的用户数据是存储在手机客户端,要拿到用户数据的话就得上传到服务器上才能做用户分析。当然用户数据在服务器上保存多久,是放在回收站还是直接删除,也是有一定的问题。其实现在各大厂都会说把用户的数据及时的删除掉,但实际上怎么做的还真不确定。”在被问到人脸数据的安全性时,刘小拓坦言。

不可否认的是,医美行业确实是一个高毛利的暴利行业,而通过大数据技术,这个行业似乎被“推平”了,对于用户而言“准入”门槛更低。作为流量入口的平台也逐渐取代了线下门店,成为产业链中“最赚钱”的环节之一。

不过,大数据在“推平”行业门槛的同时,也盗用了用户重要的私人资产之一的“脸”。也就是说,用户每一次照“魔镜”的过程,都是自己的脸部数据被“滚”进系统,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成为参与开发平台营收工具的一部分。

实际上,大家往往忽略自己的脸部数据也是个人最重要的数字资产。针对人脸数据被滥用的风险,有专家建议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机器学习方案,在满足用户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政府法规的要求下,各参与方使用数据和机器学习联合建模,控制其获取范围,只让信赖的主体可以获取该数据样本,其余主体通过预定协议的规则只可以获取“加密”处理后的样本,从而打破数据孤岛,提升数据安全性。

而实现这些不仅需要突破技术壁垒,还要达成行业共识,强化对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的保护,让商业化医美方案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通过大数据技术医美行业似乎被“推平”了,

作为流量入口的平台也逐渐取代了线下门店,

成为产业链中“最赚钱”的环节之一。

但这对线下的美容店究竟有多大影响呢?

如今的线下美容店还赚钱吗?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2407.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