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喝了一点酒,接受了一位好朋友的咨询。
他想进教培行业,询问了我的意见。
我给到的建议是:你想进这个行业干嘛?赚点钱?还是未来想在这个行业大展拳脚?
因为是极好的朋友,所以我必须选择实话实话。
也就意味着,接下去的内容,是还原我跟他的对话。如有启发,那就更好;没有启发,就当做是放了一个屁。
教培行业未来还有没有机会,我先表个态:肯定是有机会的。
毕竟这个行业存在了30多年,已然成为了共识经济的一部分。
但是,过去几年,及当下,还有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机构又实打实的在面临着不可回避的困境。
这种困境,不是你想改变就能改变的。比如,这几天发布的货币供应量情况,M1创下30多年来的新低。
如果再细心一下,你往前追溯一下今年1月份以来的数据状况,就能明显得感知到,你的体感跟数据的变化是出奇的一致。
基于这个数据,我直接给到了我朋友的建议是,当下教培机构的困境,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字:熬!
直白一点说就是,你的竞争对手比你先倒下,然后释放出了一部分市场需求,成为了你的机构继续存活下去的养料。
熬字的背后,暗藏着一系列的因素在里面!比如我经常提到的,拿吃饭来举例子,你一天吃一顿就能撑下去,你的竞争对手一天必须吃3顿才可以撑住。
在过去的很多年,大家一天吃3顿都相安无事,毕竟消费者的需求和实力摆在这里。
但是,这几年的实际状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早就不允许机构再一天吃3顿了。
所以,谁先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开始着手优化调整,谁就必然能够撑下去。
为什么我总是提到,对于深学邦精细化数据管理咨询的业务,它未来的市场前景,我是非常自信的。
核心在于,但凡你明白了,教培机构早就进入了“熬”的局面,终有一天,你需要我们的介入,来帮你梳理清楚如何才能熬住。
其二,如果还有一类公司能顺利存活下来,那就是:招生能力强!我一直都没有否定过,独立自主的招生能力,是机构存活的第一要素!
只有生源能够招进来,然后才能支出成本,才能产生耗课,才有可能出现正向经营利润。
生源招不进来,成本控制能力再强,都是在空耗罢了。
站在商业的角度,哪怕是机构内部早就烂得不像样,只要每个月收进来的招生流水能抵住每个月的运营成本,那机构就还活着。
正是因为有这个思路,才会一步步把企业主引入不可回头的深渊。
我跟我的朋友提到,要研究教培机构,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把机构的产品当做一个个资产包就行。
机构本身就具备“影子银行”的属性。家长有需求,也愿意把钱掏出来购买这个资产包,最后机构没有付出一分钱利息,就把资金归拢过来了。
在过去的很多年,这个属性救了非常多的机构!让他们有机会拿着这些钱去投资,扩张,救急。
恰恰是疫情和双减叠加的几年,很多机构把账户上的那点存款,以及收进来的未耗课收入全部花光了。
你看吧!他们开始花未耗课的收入的时候,本质上就是在加杠杆。
所有无知觉下加上去的杠杆,最后都得在有知觉的情况下还掉的。
所以你会看到,这些年不断的有机构跑路、倒闭,其实就是资不抵债了嘛。
之前稀里糊涂欠下的债,现在还不起了。因为购买你机构课包(资产)的人在不断的减少。
我们得明白,市面上的机构,都是在抱着“熬”的心态,也就意味着内卷已经发生。
每一个人都指望自己的机构比竞争对手晚一天倒下,除了能养活一大堆的招生代理企业之外,并没有任何好处。
你的机构99元8次课,我的机构99元16次课,他的机构99元18次课,最后的结局就是,谁家有矿,谁就能熬到最后。
看到了吗?最后比拼的不是招生能力,而是追加投资的实力。
所以我总是在强调,当下及未来教培行业的竞争格局压根就不是在“招生”上,而是在“降本”上。
俗称,你一天必须吃3顿,我只吃一顿就行。
正是因为招生局面无法短时间内好转,所以我们才需要转换思路,这个观点我从2020年就开始在不断的强调。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对于这个行业的基本认知就是停留在运营层面。所谓的,做好“市场、销售、教学、服务”,机构就能存活下来,就能赚钱。
可是,现在呢?教培也是作为大的经济环境中的一环,它难道就能独立于整体之外?
假如不能,那过去无知觉加上去的杠杆,当下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是不是得还掉?
也就意味着,过去本来一天只能吃3顿,而你在某一段时间之内,一天吃了5顿。
现在,一天吃3顿都维持不下去,你还不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那不就等于在等死吗?
我个人的看法是,教培机构,当下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一天吃1顿都多了,而是一段时间不吃,或者只吃半顿才是合理的。
我的很多客户,早在2019年就看到了当下的局面,然后开始进入降杠杆的周期,到现在,把过去的债全部都还掉了。
他们始终属于极少数!绝大多数的企业主,当下还在继续着每天3顿的习惯。
包括今天,我跟我的朋友也讲得很清楚,这个行业的企业主的思路是非常的出奇。他们才不管什么行业周期,经济周期,只会按部就班的朝自己认定的方向推进。
至少我认为,这不像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摆烂。症结没有找清楚,闭着眼睛努力,不等于就是在给自己挖坑嘛。
熬,是需要大智慧的!改变思维习惯,改变消费习惯,改变生存习惯。
不接受改变,就只能走另外两条路,一是全面拥抱“招生内卷”,卷出天际,卷死对手;
一是好好盘点一下家庭资产,看看能拿出多少钱来追加投资。用外界不断输血的方式来熬死对方。
这两点,都没有拿出“熬”的态度!都是把机构的未来交给了命运。
说完这些之后,我朋友跟我说,他需要再考虑考虑。貌似这个行业也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光鲜亮丽。
诚然,其中苦楚,只有亲历者才明白个中滋味。
钱花掉了,人还在,课时还在,成本还在,怎么办?
不往内优化,找寻出路,就只有死路一条。
对于行业的未来,深学邦刘一一认为必须得经历一波全面的风险出清和招生内卷。
目前还只是刚刚开始……这个过程当中,有不少机构必然都会倒下。最后就只能祝福,那个倒下的不是你。 【内容版权归属:深学邦刘一一,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4707.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