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互联网红利期过去、全球疫情的影响、国家对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乱象的打击,我国经历几次“裁员潮”,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旧紧张。就业市场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
大学生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就业机会的稀缺性、行业要求的不断变化以及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的差距。然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困境,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一个强大的劳动力队伍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挑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深入调研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将综合利用权威的学术论文、调查数据和政府报告,以全面了解大学本科生就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现状
2024年大学毕业生预计达1187万人,创历史新高。整体就业形势虽然依然严峻,但2023年出现18个新赛道,涵盖15个热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ChatGPT相关的三个领域,就业增长之势势不可挡,具有强大的纳才空间。
2.1 挑战
2.1.1 我国高校情况:高等教育普及化
我国高等院校数量已逾三千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破百。
根据教育部官网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56所(本科1270所、专科1486所),成人高等学校256所(本名单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高等学校)。
2.1.2 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连年攀升
2.1.3 我国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
图2.5 CIER指数和青年调查失业率关系
2.2机遇
2.2.1 热门岗位分布
2.2.1.1 能源/化工/环保应届生职位同比增长超40%,增长居行业首位
2.2.1.2 售后技术支持、科研人员、带货直播应届生职位增长均超100%
在2023届应届生新发职位同比增长最多的三级职能TOP20中,售后技术支持、科研人员、带货直播位居前三,增长率为133.75%、130.85%、104.93%。售后技术支持在售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用户体验和口碑,因而需求大增。我国正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对科研人员需求较多。当前直播和短视频成为各领域新宠,带货直播是其核心角色,备受年轻人青睐,也需要大学生的加入提升从业者的素质。
2.2.1 雇主企业:新经济企业加紧储备数字化人才
2.3 结论
今年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压力与机遇并存。
3.1毕业生期望就业环境:体制内就业偏好增强
3.2 投递新一线城市的应届生占比最多,超5成应届生认为新一线城市是最理想的工作城市
3.3 慢就业比例有所上升
面对越来越“内卷”的就业形势,“慢就业”可以给年轻人一个缓冲期。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15.9%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缓就业,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根据2022年9月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报考专升本考研的比例逐年攀升,2021年河南专升本报名19万人,较上年增加3.3万人,医学类专科毕业生专升本报考比例超过80%;考研率居高不下,有毕业生明确表示如果没有考上,将会选择“二战”考研,2022届高校毕业生当中“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增多。
3.4 就业预期明显降低
2022年5月,智联招聘发布《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从期望月薪和签约薪酬两个维度进行了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55%的毕业生降低了就业期望,毕业生平均期望月薪为6295元,较上年的6711元下降约6%。从签约薪酬上看,已签约的应届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6507元,同比下降12%。毕业生对薪酬的心理预期和平均实际签约薪酬下降,表明毕业生愿意降低薪资要求,以适应市场选择。
3.5 应届生最想尝试的新职业:商务数据分析师居首,人工智能训练师排第六
3.6 总结
我国就业人数、技能水平与就业环境的不对等,正是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尴尬场面。市场坑位不能满足如此大体量的毕业生,这是其一。大学生的能力与岗位需求的不对等这是其二。在我国,技能人才与学术人才的培养并不算分明,而许多普通本科的教育就在其中的模糊地带。大部分从普通本科毕业的应届生,既没有扎实的学术素养,也没有相应的技能技术,反而陷入就业的困惑之中。再者,有一些的专业的设置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专业性强的领域,如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可能在短期内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满足毕业生需求。
高校毕业生就业准备与渠道
4.1 教育、实习、专业为招聘首要因素已成为企业及毕业生共识
4.2 专科毕业生实习经验显著较低
4.3 求职渠道大而散,网络招聘平台仍为主要渠道
4.4 结论
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重视实习,多争取为自己增值的实习机会,增强自身竞争优势。
或者继续考研提升自身学历,得到更广的就业机会与更优质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