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7日
题目:晚清重臣李鸿章的6种生活习惯,使其福寿双全
作者:佚名
摘录:李鸿章说:“养生的重要之处,并不是非去求得自己不死,能够达到求暂时的健康而让自己处于安乐,乃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1、知足
有一副对联,很值得玩味,读来读去,耳熟能详。它就是李鸿章的得意之作:
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加上一个“天天快乐”的横批,可以说潇潇洒洒,自在逍遥。
有点吃有喝,有点零花钱,研究一下风花雪月,观赏一番月圆月缺;没有疾患缠身,没有债主敲门,这就是最好的小日子了。
从李鸿章的这幅对联力,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快乐不在钱多钱少,心态好心情好一切都好;幸福不在位高权重,只要身体没有疾病。简简单单,才能快快乐乐;平平淡淡,才能安安然然。
2、勤学
李鸿章从小酷爱读书,对于传统书法情有独钟。少年时代,就头角峥嵘,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让很多大人惊艳不已。
对于他个人来说,这两项爱好,也是他修身养性的“秘密武器”。
李鸿章说,“余平生最喜读者,为韩愈论《佛骨表》,取气盛也。多阅数十篇,得神志,譬如饮食,但得一肴,适口充肠,正不求多品也。”
读书,作为精神疗法,可谓功能强大。它会让人心平气和,温文尔雅;也会给人消愁解闷,锦上添花;它会让人烦恼尽失,笑靥如花;它会让人心胸开阔,目光远大。
而写字呢,可以周吴郑王,循规蹈矩;也可以龙飞凤舞,肆意挥洒。不仅是创造性劳动,还是开心式运动。
一动一静,一阴一阳,大道至简;
一张一弛,一柔一刚,顺其自然。
挥笔之间,气血贯通,拿起放下,运斤如风。
3、早起。
南怀瑾先生说,能够控制早晨的人,才能控制整个人生。
试想,把被窝当做温柔乡,恋恋不舍,太阳晒到了屁股还不愿起床,起来后萎靡不振,六神无主,大半天美好光阴失之交臂,长此以往,这个人也就废掉了,别说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就连吃饭都成问题。
《朱子治家格言》里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在早起方面,李鸿章做得也相当到位。他常年坚持“黎明即起”,风雨无阻,从不偷懒。
李鸿章说:“盖清晨之气最佳,终夜紧闭卧室之内,浊气充塞,一吸清气,精神为之一爽,百病皆除……”
李鸿章年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身体不适,精神倦怠,做事颠三倒四,说话语无伦次,气色非常差。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亚健康。
他请老中医把脉,老中医望闻问切之后,告诉他“坚持每天早起,适量运动,不药自愈”。
于是,他按照医生指点,坚持早起晨练,一个多月之后,容光焕发,食量倍增。
他满心欢喜,犹如重获新生,把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耄耋之年。
4、善吃
李鸿章向来把吃饭当做“头等大事”。他的基本原则是: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
对他来说,早饭,营养丰富就行,简单就好;晚饭,少吃一点,肠胃没有“负担”。午饭承上启下,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异常重视,也格外讲究。
李鸿章博学多才,对于饮食之道十分精通。对于午饭,他注重细粮粗粮混搭,荤食素食杂糅,山珍海味要吃,红薯土豆要吃,水果蔬菜必不可少。
午饭后,他还要喝一碗浓浓的杂粮粥,香喷喷,热乎乎,滋润肠胃。
吃饭方面,他还善于创意。鸡汤,肥而不腻;药酒,浓而不烈。
他还创造了一种饮品,命名为“铁水”,用人参,鹿茸、黄芪配伍,据说效果杠杠滴。
网上有句话盛传,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果解决不了,那就再来一顿。
饭吃好了,营养达标了,健康有了基础,长寿才有可能产生。
5、运动
因为受到老师曾国藩影响,李鸿章也爱上了运动,清晨散步,是必不可少的“早课”,兢兢业业,从不耽搁。
李鸿章有很多职务,自然工作繁忙,军旅、洋务、外交等等方面都是相当劳心费神的,没有足够的精力,很难胜任。
他能够驾轻就熟,游刃有余,跟他日常注重身体的锻炼和身心保健的习惯密不可分。
李鸿章说:“养生的重要之处,并不是非去求得自己不死,能够达到求暂时的健康而让自己处于安乐,乃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身体得磨炼,内心的修为,都是一种动态行为,不是为了养生而养生,而是为了“越来越美好”而生活规律,淡定平和。
6、利他
李鸿章说: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
生活中,不乏聪明绝顶的人,他们锱铢必较,害怕吃亏,精明地算计着日子。平生最痛恨利用自己的人。
殊不知,被人利用,恰恰是他的价值所在。一点价值没有,谁还会用你呢?
李鸿章遵循一个处世原则: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利他思维,让他做人备受欢迎;
利他思维,让他做事顺水顺风。
这个,也符合国人讲究的“因果定律”。助人者人恒助之。你来我往,熙熙攘攘,说到底就是在等量代换。
越善于“利他”,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帮助你,帮助你的人多了,你自然身价倍增,心想事成。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6223.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