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系统  行业  参数  教师  中国  机械  设备  基金 

曾国藩的8代后人,没有一个是“败家子”,关键是曾国藩3条家训

   日期:2024-12-25     移动:http://mip.tpjde.com/quote/6290.html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介绍曾国藩。前面我们介绍了曾国藩修身的三条原则:做人要恒而专,戒傲戒懒,不忮(zhi)不求。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恒心和专注力,不骄傲更不要懒惰。不能有嫉妒之心,也不能有贪念之心。

曾国藩的8代后人,没有一个是“败家子”,关键是曾国藩3条家训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所谓的家和,你可以理解成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共处,团结互助。曾国藩在这一点上值得你我学习,他在写给家人的信理多次强调“家和”的重要性。他认为一家之中,只要兄弟和睦,一团和气,那么这个家庭就一定会越来越兴旺。

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接到父亲的来信,得知其四弟和六弟希望外出求学。父亲不太同意,在信里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在当时的家庭条件下,也确实没有必要外出求学。曾国藩劝说父亲放宽心,并承诺负担起两个弟弟的学费。这样一来,既满足了两个弟弟的求学愿望,也安抚了父亲的情绪,最终化解了家庭矛盾。

曾国藩多次在家书里提到兄弟要和睦相处,尤其是作为老大,以身作则,做好榜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家的几位弟弟逐渐长大成人,也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看着大哥在京城做官,而自己却待在乡下一事无成。难免心中有所埋怨和不满。这就需要当大哥的,有足够的包容和理解。

有一次,曾国藩让家人给寄送回来的钱一部分给穷亲戚。在家的弟弟听了过后,非常生气。在曾国藩那个年代,外出工作的人所挣得的钱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大家庭的财产。把钱分给亲戚,意味着家庭财产的流失。因此,弟弟们的生气是正常的。于是曾国藩反复写信,不过并没有摆出大哥的架子进行训话,而是予以理解,进而耐心说服。

这是齐家的第一个:家庭和睦。接着给你说第二个:孝顺父母

对你来说,孝顺父母是一个毫无新意的要求。人人都知道应该孝顺父母,但如何做到呢?我们来看一看曾国藩,他是怎么做的?

曾国藩因为在朝廷任职,工作离家很远,曾国藩深知父母对自己的担心,所以,曾国藩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向父母写信禀报。,今天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沟通交流很方便,但我们常常一个月忘了与父母打电话。即便打了电话,最多就是几句问候的话。其实,我们可以学学曾国藩,多聊一些琐事。在你看来,非常平凡,但在父母眼里,他们却非常关心。

另外,曾国藩还时时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以及他们的情况。看到父母烦恼,会想办法劝说他们。比如两个弟弟考试成绩不好,曾国藩父亲曾麟书很焦急。曾国藩就劝说,两个弟弟会大器晚成,父亲不用太担心了。当然,曾国藩常常给与父母财力支持,你如果细读他的家书,会看到很多诸如“寄家银三百两”等文字。你可能认为,曾国藩当了大官,自然应该支持家庭。实际上,曾国藩虽然在京城做官,但常常是负债累累,直到后来当上两江总督才把所有的债务还清。

曾国藩家庭教育的第三条是:勤俭持家。

曾国藩在生活上非常节俭,有一次,曾经组织火烧圆明园的英国军官戈登,到安庆见到曾国藩,他惊讶地发现,曾国藩衣着破旧,衣服上居然还有油渍,而且吃饭用的器皿居然是瓦盆。曾国藩不但自身生活简朴,他对于家人也是这样要求的,他认为做官虽然能够拥有很大的名望和富贵,但都是暂时的。只有生活简朴,勤俭持家,才是保持家族福运的长久之道。有一次,曾国藩让他的儿子曾纪泽改造老房子,计划用几百两银子,结果儿子却花了五千两,曾国藩于是在信里对而进行了严厉地斥责,后来得知是新修了书屋才罢休。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6290.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