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曾说:
“道家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人生无坦途,少不了面对各种病痛,不管是肉体的病痛还是精神的病痛,《道德经》都是最好的解药。
把《道德经》5000言浓缩为5句话,时时参悟,你会醍醐灌顶,受益一生。
老子说:狂风暴雨不会一直肆虐下去,它总会有停下来的时候。
我们身处人生低谷时,常常会感到前途一片黑暗,整天在痛苦中煎熬,有时甚至因看不到希望而自暴自弃。
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一段时间心理压力很大,一度患上了抑郁症。
当他读到《道德经》“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句话时,一颗痛苦的心被瞬间治愈。
白岩松说:
人生中经常会遇到狂风暴雨,你觉得世界末日到了。
越到这个时候,你越要相信,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
悟到这一点,你会获得强大的心理支撑。
后来的白岩松,每每遇到人生的沟沟坎坎时,都会想起这句话,支撑自己走出困境。
人生中不会总是平坦的大道,也不会永远是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
总是顺与不顺相伴而生的,就如同大自然的四季更迭。
面对人生的顺境逆境,我们要做的就是:
人生得意时,要想到,后面还会有困难,不要得意忘形,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身在低谷时,不要丧失信心,更不能失意忘形。
要始终坚信:
冬天到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人生如何建功立业?
老子告诉我们:
解决难题要从容易处着手,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入手。
王永庆在台湾企业界,被称为“经营之神”。他一生的事业从一家小米店开始。
王永庆少时家贫,读不起书。
16岁那年,用仅有的200块钱,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租下一家很小的铺面,开起了一家小米店。
当年,稻谷的加工技术很落后,市场上的米,都有很多小石子类的杂物,做饭时很麻烦,要淘好几次米,才能下锅。
为了减少人们做饭时的麻烦,他就和家人把夹杂在米里的杂物,一点点捡干净,然后再卖。
这样就省去了淘几次米的时间。
仅此一招,王永庆就从30多家米店里胜出,再加上送货上门,一切为顾客考虑,让他赢得了人心。
只过了一年,就办起了自己的碾米厂。
后来又创办了台塑集团,成为台湾首富。
一粒米的小生意,成就了王永庆的大事业。
时下,有人总是抱怨机会少,卷的厉害,创业很难,却不愿沉下心来,研究人们生活中小的痛点和卡点,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当下想创业的很多,真正成功的很少的原因。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需要从一砖一瓦开始。
做事也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要善于把小事做到极致,日积月累就能成就大事业。
在个人成长上,我们总抱怨自己成长慢,恨不得一夜之间,把所有的本事都学会,迅速跻身牛人行列。
这时,老子告诫我们:
取少可以得到,贪多往往什么也得不到。
我曾经在多个部门工作过,并且是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的那种类型。
在房管部门工作时,我就用业余时间学习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估价师和物业管理师课程,准备考下这3个证书;
5年过去了,由于用心不专精力分散,一个证也没有啃下来。
后来,调到工程管理部门,总结了以前的教训,一段时间只死磕一件事,用了一年时间考下二级建造师证书。
后来又用同样的方法,花了两年的业余时间,拿下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有人曾经问过一个问题:
我很勤奋,为什么还一事无成?
答案是:
因为目标太多,精力分散。
就如同挖井,没有集中精力深挖一口井,直到挖出水来,而是用心不专,这里挖两下,那里挖两下,所有努力都半途而废了。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办,什么都想得到,往往什么也得不到。
只有一孔出力,在一个点上发力、深耕,才能拿到你想要的结果。
如果自己目标太多,就等于没有目标,需要做一下减法排排序了。
先集中精力完成一件,再说下一件。
就如同打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老子说: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意思是说,真正能干事的人,要收敛自己的锋芒,避免陷入无谓的纷争;
要玉韫珠藏,与尘世混同,不要标新立异。
曾国藩年轻时,性格刚猛,锋芒毕露,做事不留情面。
初到长沙办团练时,他以钦差大臣自居,想用重典治乱世。
弹压百姓反抗,参劾贪腐官员,要求绿营官兵每天严格操练。
这让他招来全社会的痛恨,老百姓骂他是“曾剃头”,绿营恨他。
甚至有一次还激起了兵变,闹事的绿营兵包围了他的衙门,差点杀了他。
官场更是厌恶他,靖港惨败后,长沙城门紧闭,拒绝湘军进城。
因为屡战屡败,朝廷也开始对他不满。
他的锋芒毕露,让自己陷入荆天棘地之中,成为一个“通国不容”的人。
正赶上曾父去世,实在混不下去的曾国藩,借机回老家了。
“内疚于心”的曾国藩,大病一场。
好友欧阳兆熊的一句“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点醒了他,他开始研读《道德经》。
当他悟透“和光同尘”这句话时,顿觉醍醐灌顶。
他知道了自己的卡点,也找到了解药。
再次出山的曾国藩,凭借《道德经》的智慧,开始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他不再盛气凌人,懂得了谦退;
也不再锋芒毕露,懂得了包容和与人和睦相处。
他亲自拜访大小官员,沟通情况,讨教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的谦虚,赢得了官场的好感,同时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最终成就了“三不朽”的事业,成为清末“中兴名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普通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想要自己超凡脱俗,必定是曲高和寡。
只有收敛锋芒,放低身段,真诚待人,极致利他,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拥护,把事业干成。
老子说:
一件事做成功了,就应该含藏收敛,这就是天道。
“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忍辱复国的励志故事,人们耳熟能详。
接下来“兔死狗烹”的故事,就很少有人去注意了。
辅佐勾践复国的两个人物:
一个是范蠡,一个是文种。
帮助勾践灭了吴国后,功成身退的范蠡,放弃了功名富贵,离开越国,隐姓埋名去经商,这就是后来富可敌国的陶朱公。
范蠡临走前,给老朋友文种留下一封信,告诉他:
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劝他功成身退,一起走。
可惜,文种没听范蠡的话,继续在越国享他的荣华富贵。
天下纷争时,文种是不可或缺的国之栋梁。
天下太平后,他却成了勾践的一块“心病”。
勾践想,文种七条妙计用了三条就灭了吴国,如此功高震主,让他这国君如何睡得踏实?
于是,赐给文种一把宝剑,并且说:
您的七条计策,我用了三条,打败了吴王,您用剩下的四条计策,去辅佐我的先人打败吴王的先人吧。
纵观历史,有多少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达到人生巅峰后,不懂功成身退的道理,贪恋富贵。
有的甚至居功自傲,自己身败名裂,还落得殃及子孙。
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月圆则缺,物壮则老。
人生不能总是高歌猛进,懂含藏,知进退,才能高枕无忧。
▼
一部五千年历史,多少龙争虎斗,多少成败得失,多少心酸血泪。
一部《道德经》可以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清历史,悟透人生。
《道德经》的智慧,是我们一生的资粮,需要每天去参悟,每天去吸收。
悟透以上5句话,不管面对多少艰难险阻,你都能够走出困境,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