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何谓成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许多人只将银色身份和金钱权势看作成功的唯一标准。但是,历史上的真正伟人,其成功要远不止于此。
19世纪中叶,有这样一位仕途坎坷的书生,他经历过无数挫折,却因一生的奋斗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业绩。这位仕途坎坷的书生,就是晚清重要思想家和改革家——曾国藩。能否学习曾国藩的精神?能否以他为榜样,在这个时代成就属于自己的伟业?
勤劳学习,志存高远:年轻曾国藩的刻苦求学
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父亲早逝,他随母亲生活。自幼聪慧过人的曾国藩,从小就展现出异常刻苦好学的品质。他受到母亲熏陶,孜孜以求,勤奋学习。每日清晨,母子两人便起早读书;入夜,蜡烛未尽前,曾国藩仍执笔工作,字斟句酌。
15岁那年,曾国藩首次赴县学参加乡试,却因年少无名而落选。当其他孩子还在游戏嬉戏时,曾国藩却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他日复一日地学习典籍,练就了一手好字。
1828年,18岁的曾国藩再次应试,仍然落选。然而他丝毫不气馁,反而更加刻苦用功。终于在第三次会试中,28岁的曾国藩高中举人。这是他勤奋学习的第一个硕果。
一个普通农家子弟,为何能在科举的殿堂里杀出一条血路,取得成功?秘诀就在于他自幼立志要有所作为,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也成为日后曾国藩取得更大成就的基石。
仕途起伏:曾国藩官场沉浮的经历
科举高中后,曾国藩被授予知县一职。任内政事勤勉,深得民心。1843年,32岁的曾国藩考中进士,正式踏上仕途。起初,他担任户部主事,后历任浙江常熟知县、江宁府教授、安徽历阳知州等职。
1853年,曾国藩42岁时出任江宁布政使。任内他重用能臣,清正廉明,使这座城市欣欣向荣、人丁兴旺。这也让他声名鹊起,为日后官职积累了人脉和声望。
然而好景不长,1856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廷命曾国藩前往镇压,他才任职40天便不敌退兵。这标志着他仕途生涯的第一个低谷。
2年后,曾国藩重新起用,出任苏松太广济道,率领湘军讨伐太平天国军。这次进剿又失败,曾国藩再度陷入低谷,甚至一度引咎请辞。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廷危在旦夕。这个时候,朝廷终于重新起用曾国藩,任命他为扬威将军,前往江南前线督师。
终于,曾国藩如虎添翼,训练出一支称霸江南的湘军。他带领湘军转战各地,先后攻占了常州、苏州、杭州、宁波等地。太平天国也在这支湘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最终于1864年灭亡。
这一系列战功,使曾国藩声名鹊起,官拜两江总督,成为内阁重要成员之一。从此开始了他仕途生涯的高峰时期。
改革清流:以死救国的曾国藩
曾国藩深知,太平天国的失败并没有根本扭转清朝的衰落命运。西方列强的铁蹄仍然密布中国大地。对内需要推进变法维新,对外需要增强实力。
1865年,54岁的曾国藩主持编纂出版了刊物《长沙사言》。该刊物提出的构想,如变法自强、实行土地改革、发展工商业、学习西方技术等,对当时的清朝官员影响很大。
1870年,59岁的曾国藩奉旨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内他提出了著名的“寓兵于农”策略,既减轻百姓负担,又使军队自给自足。他还推动了教育、实业、交通等诸多变法举措,使直隶人丁兴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这一系列变法措施,使他成为晚清最著名的维新派人物之一。“寓兵于农”更是开创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军队的粮饷供给问题,对中国军事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好景不长。1872年,正值中年的曾国藩突发重病。为国家操劳过度使他身患绝症,生命陷入极度危险。
就在病榻上,他仍然挣扎着处理政事,甚至拒绝服药以保持清醒。他知道一旦自己不在,直隶战事可能陷入不利,以至于清朝覆灭。就这样,他以死救国,终于在1872年余症不治去世。
立德立功立言的典范
一生坎坷,百折不挠。曾国藩以他顽强的毅力和胸怀,成就了一番伟业。在仕途上,他力排众议,推行了开创性的变法,使直隶经济政治面貌焕然一新。在军事上,他训练出战无不胜的湘军,歼灭了太平天国,使清朝苦难终告结束。
在思想上,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将中西文化精髓融为一体,影响深远。晚年他还著有《曾文正公全书》、《曾国藩家书》等,涉及哲学、教育、文学诸多领域,成就卓著。
可以说,他的一生是“立德、立功、立言”的生动诠释。正如清末民初思想家梁启超所言,曾国藩“立功无人,立言少人,立德为最”。他的一生既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伟大的精神的象征。
家国情怀:曾国藩的家教与爱国
除了传奇的仕途和对国家变法的贡献,曾国藩也留下一笔丰厚的家教遗产,影响后世。他在《训兄书》、《训弟书》、《训子书》、《训孙书》等家书中,倡导勤俭持家、勤奋好学、亲情教育等理念。这成为中国现代家教的滥觞。
他积极培养子弟读书习艺,长子曾纪泽为著名外交官,次子曾纪鸿工数学,曾孙曾宝玑、曾藩臣等都成长为大师级学者。
他还注重家族团结。族中有人获罪,他力保清白;族人有难,他则奔走相助。正是这种亲情与教育,成就了曾氏宗族文脉的传承发扬。
曾国藩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精神。在国家危难时刻,他先国家而后身体,以死谏战功,赢得“舍命取义”的美名。这让后人每每想起,无不为之动容。
结语
如今时代变迁,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拐点。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西方意识形态也对这个古老文明的影响也在快速加深。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名利场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原乡?如何在世俗功名中找到生命的意义?这些都需要思考。
或许,曾国藩的传奇人生,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他的不屈奋斗,无畏牺牲,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在逆境中绽放人生。 他的家国情怀,可以让我们在名利场中找到精神支柱。 他一生的矢志不渝,也可以鼓励我们找到人生的定海神针。
许多事,一旦开始便容易成功。我们也一样,只需迈出第一步,便可向曾国藩一样,通过努力奋斗,成就一番伟业。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6397.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