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42年,曾国藩尚为京官,在正月十八他写给弟弟们的信中,认为弟弟们只要能够“发愤自立”,即使没有在科考场上得志,但也能成为他曾大哥的帮手,“虽不得科名,亦是男的大帮手”。
老曾甚至举例说老家湘乡有哪些大贤大儒,并无功名,但照样怡然自乐,乡里闻名。
既然不以功名为念,那么老曾对于弟弟和子孙的期许是什么呢?在1856年(咸丰六年)写给儿子曾纪鸿的信里这样说:“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说得很清楚,就是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对于弟弟和儿子的期许不在科举中状元上,而是希望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做人要谨记“满招损,谦受益”
在道光二十四年写给弟弟们的信中,他语重心长地说:“吾人为学,最要虚心。”
曾国藩见过一些颇有才华却不得志者,原因何在?就在于傲慢蒙蔽了他们的眼光,阻碍了他们的进步。曾国藩亲眼看到这些人的傲慢姿态,自己文章“实亦无过人之处”,但是却心高气傲。
有秀才乡试的时候骂乡试题目一窍不通,会试的时候骂会试题目一窍不通,骂了同学骂考官,一路骂下去, 正所谓“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秀才自己并无真才实学,却因为傲慢,不肯谦虚求学,最后把自己的前途也骂完了。
“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因此曾国藩在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总结了这么一句话:“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因此,做人要谨防“傲”,特别是无才气的骄傲。最后成功的人都是谦虚好学之辈,真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做人当立志
曾国藩也把立志当成人生的根本和出发点,他认为人如果能立志,哪怕做圣贤豪杰也不是件困难的事情,有志之人何必去借助他人成事呢?
在道光二十二年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提到读书之道,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立志,“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了志,读书就会求上进,不会自甘于落后,可见这立志,也与竞争心理有一定关系。只要立志,哪怕在“旷野之地,热闹之场”,都能精心读书。
我们必须以立志为支点,才可以真正学会做人。在大千世界中,有的庸庸碌碌;也有些人久经磨练矢志不渝,其区别,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立志的高与低,远与近,也就是确定了做人的方式。
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大志”。立志是成功的动力,能让我们为实现人生目标而不懈地奋斗,凭借坚忍不拔的信念屹立在成功的巅峰眺望远方。立志贵在坚持,立志贵在立大志!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6451.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