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国藩出生于 1811 年(嘉庆十六年)11 月 26 日(农历十月十一),为什么还要注上农历十月十一?就是因为他了不起,如果他不出名,这些日期或许根本没有人会理会。我说这话的意思是,人活得有没有价值,要看你死了以后别人会不会重视你是哪年哪月生的,你的家乡是哪里,你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比如我们知道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他的乳名叫宽一,本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28 岁的时候改名为国藩,死后谥文正,等等。
人活着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人死了,看起来没有什么,死后名声才是最重要的。中国人不争一时争千秋。现在很多人忙活一辈子,精疲力竭,看上去很热闹、很有贡献,但可能死后二十年之内就销声匿迹了,那基本就等于白忙活了。
可是老子只写了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到现在还“活”着,我们对他依然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才叫作人生价值。口袋里有很多钱又怎么样,迟早会花光 ;身体很好又怎么样,最后还是会被装进棺材。我们要留一些东西给后人。
曾国藩不但把曾家的地位提高了,把湖南的地位提高了,把他“国藩”两个字的名望提高了,他还留给我们很多财富。
-02-
曾国藩一开始走的是乾卦,乾卦的初九爻,爻辞是“潜龙勿用”。很多人看到“潜龙勿用”就可能会笑说 :“哎呀,潜龙勿用,意思是有才能不表现,那不就跟没有才能一样吗?这根本就是废话。”像这种话,大家以后少听为妙,因为说这种话的人根本就不懂。
“潜龙”,比喻人隐居不出,静处不动。遇此爻,不可有所作为。中国人说“潜”,其意思就是要用,如果你不用,那你连“潜”也不必了,你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勿用”不是不用,而是暂时不要用,但最后该用的时候一定要用。中国文字没有那么容易解释。现在都只按字面理解,“'潜龙勿用’,意思就是不要用,既然不要用,那你的才能用来干什么呢?”这听起来很有道理,实际却害人不浅。
曾国藩 16 岁以前,跟随他父亲曾麟书读书。曾麟书是谁?如果没有曾国藩,谁都不会在乎他是谁。曾国藩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这里。因为他,我们不得不对他的父亲也表示一点敬意,认为他会教孩子。这就叫“大孝尊亲”。
一个人真正的大孝表现在,因为你,你们全家人乃至整个家族都出了名。但是出名有两种 :一种是出好名,一种是出臭名,出臭名就糟糕了。现在社会上每天都不断涌现各种“红人”,他们也应该问问自己 :“我的名是好名还是坏名?”
曾国藩 16 岁的时候,参加长沙府童子试考了第七名。现在有些父母可能会说 :“你应该考第一名,怎么才考第七名?”可是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不一样。曾国藩考了第七名,他反倒觉得这孩子还不错,就专门把曾国藩送到一位老师那里去好好学习。曾国藩 20 岁起在衡阳师从汪觉庵。
曾麟书觉得这还不够,要让曾国藩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21 岁时,曾国藩入湘乡涟滨书院。随后,23 岁中秀才,24 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24 岁中举人,已经很不错了,美中不足的是,名次都并不靠前。而最妙的是 25岁、26 岁时考进士,都没有考中,名落孙山。
这样好不好?当然好,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事。如果他一路顺利,依我看,曾国藩不可能成为他后来所成为的人。人一生太顺其实并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大器往往是晚成的。曾国藩如果没有经过这些坎坷,很难有后来获得的那些成就。他一直到 27 岁,都是在“潜”。
历史上有谁“潜”这么久的?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诸葛亮,诸葛亮整整潜了 27 年。他一直坚持 :“不适合我出来,我宁可不出来,我不是那种有官就要当,有事做就要做的人。不适合,我宁可藏起来。”只有这种人,等到他“下山”以后,才会有了不起的表现。
没有准备好就居高位,这种人是最可怜的。我们今天谁都知道“Are you ready”,这句话怎么翻译?现在普遍的译法是“你准备好了吗”,这就太肤浅了。什么叫“你准备好了吗?”是行李准备好了,还是其他准备好了没有?
“Are you ready”是指“你心中有数吗”。你心里有数没有,有谱没有,没有的话,宁可不做,宁可不要。“人要舍得”,这句话谁都会说,但是一到关键时候,就都不知道了,糊涂了。有人问“Are you ready”,你马上回答“耶”。这样沉不住气肯定不行,甚至很有可能是去“赴死”。
而安安静静的,不说话也不回答的人,才最可能有大才。大器是晚成的,你急什么?有什么好急的呢?慢慢来嘛。
-03-
曾国藩在 25 岁、26 岁这两年没有考中,是好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他就有工夫考虑养育子女的事了。
29 岁,长子纪泽出生。他这时候不忙别的事情,而是抓紧生孩子,这有很重大的意义。老实讲,一个人在这个阶段不尽快把孩子的事情解决好,后半段再要做事情,就会很麻烦。如果早不生,等到临终的时候,可能就会很后悔。因为父母年纪太大,孩子年纪太小,这是人生的遗憾。
我们后面会讲到,曾国藩死的时候,纪泽一直在旁边陪他。曾纪泽也为国家做了很多事情,为什么他也那么有出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父亲曾国藩常把他带在身边,边带边教。其实父母的责任就是这四个字,现在很多人却不这样做。
有的父母说“不带他,他才会自主”“不用教,他什么都会”,还有的甚至说“教也没用,他不听”“现在的情况变了”。
但这哪里是情况变的问题?每个时代都会变,不同时代的人当然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有一些根本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做父母的也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完全“无为”,对孩子放任自流,那父母的责任、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小孩子懂什么?你如果完全顺着他,他就可能整天打电动、玩游戏,那肯定不行,所以你必须要跟他讲清楚道理。
现在时代变了,应该想着怎么去有效地适应,采用什么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这些才是现在父母应该考虑的问题,这才是为人父母应该持的态度,而非轻易就气馁或者放弃。
一个人该做的事情要尽快完成,不要拖拖拉拉。该结婚生子的时候,就要结婚生子。可是我们很多现代人在这点上很麻烦,二十几岁的时候说“还早”;三十几岁的时候说“怎么这么快”;四十岁的时候说“找谁啊”;最后到了五十岁,只能说“算了,一个人过日子”。这是自己耽误自己。
该做什么事就要做什么事,不可以找理由骗自己,骗自己最后是害自己,害不了别人。而且你这样拖,有没有想过父母的感受呢?老实讲,今天的父母最后是两个字——寒心。“不要讲了,讲了也没用,随便他”,这是很令人难过的。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c)2008-现在 推平第 版权所有 QQ:2844732886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