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底,两江总督曾国藩转任直隶总督。为此,曾国藩奉旨进京,接受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以及同治皇帝的召见。
这是曾国藩时隔17年之后第一次进京。1852年6月,曾国藩以一名礼部侍郎的身份出京,充任江西乡试正考官。不料,半路收到母亲病逝的消息。曾国藩当即辞官回家,为母亲守孝。17年来,曾国藩创建了湘军,经过一番艰难曲折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国家的顶梁柱。曾国藩这一次进京,当然会受到两宫太后和皇帝的隆重接待。
12月24日,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以及同治皇帝第一次接见曾国藩。当晚,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是日赏紫禁城骑马,赏克食。”克食是一种满族食物,紫禁城骑马则是一种特别的恩赐。
除了曾国藩,林则徐、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晚清名臣都被赏赐了紫禁城骑马。那么问题来了,当一名大臣赏赐紫禁城骑马后,真的能骑一匹马在皇宫里乱逛吗?
这得从紫禁城骑马的由头说起。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即今天的故宫博物院。去过的人都知道,故宫博物院非常大,占地面积723600多平方米,而且宫殿与宫殿之间距离很长。皇宫禁地又不允许大臣乘轿、骑马。所有文武大臣都在东华门、西华门处,下马的下马,落轿的落轿,步行进宫。如果从东华门、西华门走到太和殿,路程接近1公里。对于年轻大臣来说,这段路程算不了什么。可对于上年纪的老臣来说,就很吃力了。特别是在烈日暴晒或风雪劲吹的天气里,更是受罪不浅。
为了体恤一部分年老力衰的近支王公,康熙皇帝开恩,允许他们在紫禁城骑马。乾隆皇帝即位后,扩大了赏赐范围,让劳苦功高的汉人大臣也能享受这一个待遇:“乾隆中,上念诸臣待漏入直,每遇风雪,徒步数里,甚为颠蹶,因特许诸阁臣乘马入内,以示荣宠。”
但是,有的文臣不会骑马,而且年纪大了骑马有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嘉庆皇帝干脆允许70岁以上的老臣乘坐肩舆(一种类似滑竿的简便轿子)进入紫禁城。再后来,只要皇帝高兴,不满70岁的老臣也能乘轿。
1838年11月13日,道光皇帝召见林则徐后,特别问他能不能骑马。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道光皇帝赏赐紫禁城骑马待遇。第二天,林则徐骑马进入紫禁城谢恩,道光皇帝又问:“你不惯乘马,可坐椅子轿。”那一年,林则徐才54岁。
然而,赏赐紫禁城骑马,并不是让你在皇宫里乱逛。
文武大臣骑马进入紫禁城,必须按照一定的路线来行走。从西华门进入紫禁城的文武大臣,到了隆宗门外的内务府前,就必须下马;从东华门进入紫禁城的文武大臣,到了景运门外的箭亭,就必须下马。在这两条路线之外,都是皇宫景区,不得骑马擅闯,否则将会受到严厉惩处。
1799年,嘉庆皇帝将和珅革职抄家,宣布二十大罪状,其中第三条罪状就是“乘椅桥入大内,肩舆直入神武门”。这是说,和珅乘坐轿子进入紫禁城后,直接去了神武门(紫禁城北门),相当于逛了大半个紫禁城。和大人确实过分了哈。
在清朝初期和中期,紫禁城骑马是一种特别的恩宠。到了清朝晚期,获得紫禁城骑马待遇的门槛越来越低。到后来,连红顶商人胡雪岩、盛宣怀也先后被赏赐紫禁城骑马。
其实,对于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样的文臣来说,只是把紫禁城骑马当作一种极高的荣誉,并不会真的骑马进入皇宫。搞过洋务运动的盛宣怀就不同了。有一次,盛宣怀真的骑了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进入皇宫,过了一把“在紫禁城骑马”的瘾。从下面这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出盛宣怀一幅怡然自得、攀上人生高峰的样子。
到了清朝末期,紫禁城骑马变成了一种礼遇,不再具有实际功能。
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的祖父叫陈宝箴,与张之洞非常好。陈寅恪小时候住在南京,有一天张之洞来他家里做客,拿着一条不到二尺长的小鞭子,连坐下来谈话都不离手。陈寅恪感到很奇怪,家里的长辈向他解释,说那就是紫禁城骑马。
这时候,紫禁城骑马已经演变成一条小鞭子,大臣更不可能骑马到皇宫里乱逛。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6565.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