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系统  行业  参数  教师  中国  机械  设备  基金 

中国近代史上十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日期:2024-12-27     移动:http://mip.tpjde.com/quote/6801.html
<p> 《风云》</p><p> 近代风云起波澜,闯出英雄百千万。</p><p> 一腔热血求真谛,流芳千古后人看。</p><p> ——云中</p> <p>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通常人们把中国历史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历史阶段。</p><p>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足足有一百一十年,史称百年。这段历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中华民族在绝境中奔向自立自强的英雄史。</p><p> 鸦片战争前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日渐强盛,开始向我国渗透殖民,而当时的清朝封建统治已腐朽衰落,国家积弱,重重危机。为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抵抗侵略,国家昌盛,民族兴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以下历史人物是杰出代表。</p> <p>  林则徐,福建候官人,1785年——1850年,清朝大臣。</p><p> 鸦片战争前夕,英帝国主义疯狂掠夺我国财富,把大量鸦片贩卖给中国,使我国白银大量流入英国,人民心身健康也遭严重毒害。1839年3月,林则徐受命前去广州查处禁烟。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冲破层层阻力,在民众支持下,全面开展禁烟运动。并以强硬手段,收缴了以英国商人为首的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斤,于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一把火,全部销毁。</p><p> 林则徐领导的这次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虎门销烟这一壮举,书写了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辉煌一页。</p><p> 由于林则徐虎门销烟,触动英国在华利益,中英鸦片战争也就此拉开序幕。</p><p> 林则徐在主持广州政务时,一方面禁烟,抗击英帝国主义的侵犯;另一方面对外国的科技、文化、贸易釆取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被称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p><p> 十分欣赏林则徐写的"制怒"条幅。1993年7月,我们一家三口去福州、厦门旅游,专门去林则徐纪念馆参观,买了林则徐这尊白石雕像纪念品。</p><p>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p><p> (一)</p><p>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p><p>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p><p> (二)</p><p>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成卒宜。</p><p>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p><p><br></p><p> 林则徐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辟立千仞,无欲则刚。</p><p><br></p> <h3>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1814年——1864年。太平天国建立者,太平天国运动领袖。</h3><h3>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不断瓜分中国,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人民生活水深火热。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发动了金田起义,一场反帝反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犹如干柴烈火,遍地燃起,席卷半个中国。</h3><h3> 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南京)失陷,太平天国起义军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撼动了大清国相对稳固的统治根基,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h3><h3> 孙中山先生称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清第一人。洪秀全对清廷奴役人们的思想制度深恶痛绝,剪辫子,换服饰等,表现了彻底推翻满清统治的坚定决心。</h3><h3> 洪秀全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英国曾派使者与洪秀全联系,表示如果洪秀全承认英在华利益,英国就对太平天国提供援助,支持他反清,被洪秀全严词拒绝,章显了伟大的民族气节。在国际贸易方面,严励查禁鸦片,实行平等自由贸易,开创中国近代史上贸易新举措。</h3><h3> 太平天国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平分土地施政方案,显现出改革社会制度进步思想。</h3><h3> 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上首倡男女平等政策,妇女也具备土地分配权,也可参加公职考试录用,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名女状元,为妇女解放开创了先河。</h3><h3> 毛泽东主席称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对近代中国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洪秀全的一生既是一部英雄史诗,也是一幕历史悲剧。</h3><h3> 2018年10月,我们一家五口去南京旅游,专门去了太平天国陈列馆参观。</h3><h3> 洪秀全《述志诗》</h3><h3>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h3><h3>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h3><h3> 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h3><h3> 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h3><h3><br></h3><h3> 洪秀全名言:古来事业由人做!</h3> <h3>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1811年——1872年。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洋务运动发起者、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h3><h3> 1852年初,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军席卷半个中国,己经严重威胁到清王朝统治。为遏制太平军势力发展,清政府颁发建立地方武装命令,抵抗太平军,这为曾国藩提供了一个施展身手为清廷卖力的大好机会。他在湖南建立了强大湘军,与洪秀全的太平军进行了10年交战取胜,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而发迹,一举成为位高权重的清代"中兴四大名臣"之首。</h3><h3> 曾国藩的湘军能战胜洪秀全的太平军,与他的先进建军思想有直接关系。他十分注重军队的思想建设和近代军事武装建设,创建的湘军,是近代地方武装的杰出代表,展现与旧军队不可同日而语的非凡战斗力。为了加强湘军纪律,他编写了一首《爱民歌》成为湘军纪律手册,毛泽东主席当年在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时,就参考了这首《爱民歌》。曾国藩是军队思想政治建没的开山鼻祖。</h3><h3> 曾国藩的崛起,对大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创建了第一个军工厂,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泽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留美学生,这批留学生学成回国,大都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近代管理的奠基人。他注重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建设的开拓者。</h3><h3> 曾国藩读书人出身,从小到老都十分注重品德修养,是家风建设的模范,世人都喜欢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在官场处处表现出优良品格,识人任贤,官场楷模,千古完人,精神领袖。但又是有严重缺陷的理学家、儒学家,是太平天国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戴。他的一生与衰落时期的清王朝息息相关,成为满清苟延残喘的最有力保障。</h3><h3> 曾国藩《小池》</h3><h3> 屋后一枯池,夜雨生波澜。</h3><h3> 勿言一勺水,会有蛟龙幡。</h3><h3> 物理无定资,须臾变众窍。</h3><h3> 男儿未盖棺,进取谁能料。</h3><h3><br></h3><h3> 曾国藩名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h3> <p>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1823年——1901年。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洋务运动领袖,著名外交家。</p><p> 1862年初,太平天国进攻上海,在曾国藩的推荐和支持下,李鸿章在安徽组建淮军护沪。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成功守住了上海。接后,李鸿章率淮军参与剿灭太平天国,围剿山东捻军后,受清廷重用,两三年内便爬到两江总督高位。</p><p> 李鸿章很会做官,他的体会是:为官既要做事,也要自保。因此,他在云谲波危的时代成为清廷不得不深倚的重臣。</p><p> 李鸿章也非常会捞钱。他成功保卫了上海后,就把上海当成他的"钱袋子",为他的淮军壮大和以后办实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p><p> 兴办洋务。从1865年开始,李鸿章就大力兴办洋务,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三大军工企业。以后又抓住机遇,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承揽了朝廷"官物"运输的一半运量,由此奠定了官督商办的基调。在整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在全国各地创办了大批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企业。从经营上逐渐从官督商办到官商合办,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p><p> 建设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李鸿章为会办,他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了北洋水师,拥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余人,是当时亚洲最强海军。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在黄海与曰本舰队相遇战败,北洋水师覆灭。</p><p> 外交事务。从1871年开始,李鸿章就担负起中外事件处置大臣,与世界列强谈判交涉,签订了30多条不平等条约。他可以说忍辱负重,为国争力,终因弱国无外交,为清廷背黑锅,留下千古卖国骂名。</p><p> 李鸿章不仅是晚清重臣,也是能臣,内政外交,独主国事数十年,誉满寰中。但清廷腐败衰落,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正于李鸿章自嘲说,我是一个纸糊匠,那里破了个洞用纸糊一下,起不了多久作用。</p><p> 李鸿章《临终诗》</p><p>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p><p> 海外尘氛犹末息,诸君莫作等闲看。</p><p><br></p><p> 李鸿章名言: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p> <h3>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1812年——1885年。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军事家,政治家。</h3><h3> 左宗棠年轻时读书很用功,他除了攻读儒家经典外,而且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对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孜孜不倦研读。但他运气很差,三次科举考试落第。后结识了林则徐,曾国藩等朝廷大臣,便有了些名气。</h3><h3> 1852年,太平天国大军攻打长沙,在省城危机之际,左宗棠投身保卫大清江山阵营,屡建战功,名声鹊起,一生功名从此开始。接后在围剿太平军和山东捻军有功,步步高升,很快做到了陕甘总督位置。</h3><h3> 1868年,左宗棠进军陕甘,开始对西北地区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进行平定和治理长达六年之久,稳定统一了西北政局,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h3><h3> 从1864年开始,沙俄侵犯占领我国新疆大部地区,左宗棠于1876年4月率军进疆,一鼓作气收复新彊,威震华宇,功垂千秋,为国家,为民族,为后世立下盖世大功!</h3><h3> 左宗棠《癸已燕台杂感》</h3><h3> 西域擐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h3><h3> 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比石田。</h3><h3> 置省尚烦他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h3><h3> 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h3><h3><br></h3><h3> 左宗棠名言: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h3> <p>  张之洞,贵州兴义人,1837年——1909年。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清流派领袖,洋务运动代表人物。</p><p> 张之洞从小读书用功,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张之洞运气很好,26岁时,被慈禧太后破格提名探花,一辈子受朝廷恩宠。</p><p> 1889年,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大力整合教育不良秩序,大规模兴办国民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普及新学,先后创办整合了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以及铁路、陆军、武备、储才、水师、农务、工艺、商务等各种专科学校,是湖北教育近代化的奠基人,为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起到重要作用。</p><p> 大力兴办洋务,全力创办重工业。1893年,他在中国创建的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建成投产(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等大小工厂10个),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厂,亚洲最大,比日本还要早几年。此外还建了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纱局、织布局、缫丝局、制麻局等大量工业企业。同时,修建了京汉铁路,推进湖北重工业和民族工业发展。</p><p> 张之洞在任湖北17年,力主广开新学,改革军政,振兴实业,由此湖北人才鼎盛,财赋称饶,成为当时中国后期洋务新政的中心区,为辛亥革命打响反清第一枪奠定了历史发展基础。</p><p> 张之洞《磁州道中》</p><p> 入水横陂半浅深,烟丝挂树路旁阴。</p><p> 一鞭骤响青骢马,万点惊飞雪色禽。</p><p><br></p><p> 张之洞名言: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p> <p>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1858年——1927年。晚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人物。</p><p> 康有为出生封建官僚家庭,书读的很好,接触西方文化早,曾游历欧美等国,认识到资本主义比封建制度先进,逐渐形成维新变法思想。</p><p> 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第一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国家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上书受阻未上达。</p><p> 1895年3月23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1300余人,联名请愿,史称《公车上书》。这是康有为第二次上书,仍被拒绝代呈,光绪帝又没看到。此时,康有为得中进士,授工部主事。</p><p> 1895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上清帝第三书》,提出变法步骤。接后他又上《第四书》,但仍被拒绝代呈。</p><p> 1897年,德国强占胶东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号召救国图强。</p><p> 从1888年至1897年,在这十年里,康有为以百折不挠精神,不断向清帝上书变法。并开办学堂、办报纸,大力宣传变法维新主张。</p><p> 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戍戌变法。</p><p> 戍戌变法,是晚清时期康有为,梁起超为代表的维新人士通过光绪帝,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和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等资产阶段改良运动。由于变法损害保守派利益,遭到强烈抵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戍戌变法政变,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康有为逃亡日本。</p><p> 戍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p><p> 康有为在晚清名气很大,人称康南海、康圣人。他提倡一夫一妻制,但他自己却娶了6个老婆,62岁时还娶一小妾,最是搞笑。</p><p> 康有为《出都别诸公》</p><p>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p><p>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p><p>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p><p>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p><p><br></p><p> 康有为名言:百倍其功,终必有成!</p><p><br></p> <h3>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1856年——1916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h3><h3> 袁世凯出生在一个大族家庭,从小喜欢兵书,两次科考未中,一怒把诗文付之一炬,忿然曰: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鸟能龌龊文图笔砚间,自误光阴耶。</h3><h3> 此后入军中效力。23岁入朝鲜作战,有勇有谋,屡得战功。26岁时清政府封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官正三品,左右朝鲜正局,俨然朝鲜太上皇,总督朝鲜长达12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进攻战领朝鲜,袁世凯回国,经李鸿章等大臣推荐,光绪帝派袁世凯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建陆军。</h3><h3> 天津小站督练新军,使袁世凯从此走上清帝国政治舞台。此后,袁世凯的官越做越顺,越做越大。1911年12月1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权倾朝野。最后逼迫清帝逊位,于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职,当上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h3><h3> 创立新军。1895年12月,袁世凯正式入主天津小站,开始训练中国首支新式陆军。他大胆釆用西方先进技术,强调实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和实战性。袁世凯训练新军请的主要是德国教官,军规严格,有18斩,但也爱兵。他有个习惯是夜巡军营,违规重治;官兵有难即刻解决。亲自发饷,杜绝旧军队克扣兵饷腐败,深受士兵拥戴。他统帅的这支军队后来发展成为北洋六镇,清军绝对主力,成为他爬上权力顶峰的保证。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亦多源于这支军队。</h3><h3> 新政改革。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与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1900年,清朝与列强八国开战又败,签订《辛丑条约》又是赔款白银4.5亿两(中国当时有4.5亿人,人均赔一两),并拆除天津一带军事防御设施,划东胶民巷为外国使官区,不让中国人居住,还派兵驻扎。此时的满清政府在世界列强面前只有挨打份,没有还手之力局面。风雨飘摇,内外交困,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不得不实施新政,只能依靠袁世凯担当新政实施重任。</h3><h3> 从1903年起,袁世凯就着手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工作,创建的北洋新军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战斗力一流,同时为中国近代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他在天津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队伍,建立的巡警制度是中国警察制度近代化的开始。他大力襄赞新政,改革弊端,力倡废科举,倡导学子留学,建学校,办工业,办实业,修铁路,办电信,办金融等。工业、农业、商业并重发展,甚为得策。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起到有力推动作用。</h3><h3> 创建民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很快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南方17个省宣布独立,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方为清王朝袁世凯北洋军势力范围。为迅速结束南北对峙,结束清王朝统治,南北进行谈判达成协议。袁世凯于1912年1月25日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下诏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h3><h3> 袁世凯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掌权办事特别注重人性化。他设春节三天假,中国民众有了传统节日。他首办女子学校,对知识分子釆取高薪和宽松的政策,促进了民国初年教育文化事业的繁荣。在中国文化史上,民国初年是产生文化大师最多时期。他对清帝退位皇室成员非常尊重人格,还给予每年400万银元生活费用的优厚待遇。</h3><h3> 袁世凯是个极聪明的人,在人生最后一刻却办了一件极愚蠢的事,当了83天洪宪皇帝,引起全国反袁护国战争。最后他不得不取消帝制,不久忧愤成疾病逝,留下人生一大败笔。</h3><h3> . 袁世凯《言志》</h3><h3> 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千云霄。</h3><h3> 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h3><h3><br></h3><h3> 《雨后游园》</h3><h3> 昨夜听春雨,披蓑踏翠苔。</h3><h3> 人来花己谢,借问向谁开?</h3><h3><br></h3><h3> 袁世凯名言:有恒心,然后有恒业。</h3> <p>  孙中山,原名孙文,广东香山人,1866年——1925年。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缔造者和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他高举反清大旗,建共和而终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p><p> 孙中山毕业于香港大学,早年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目睹满清卖国,专制腐败,于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主张被拒。同年11月组建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为誓言,募捐筹款,组织军事训练,为反清武装起义作准备。</p><p> 1905年8月,在日本创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以武装推翻满清统治。此时的同盟会员遍布中国南方各省,满清政府称之为革命党,十分恐慌,大肆收捕。</p><p> 从1906年至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了十起武装起义均遭失败,但也给予满清政府重击。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孙中山亲临前线参加战斗。1911年4月27曰,广州黄花岗起义在全国引起巨大震动。</p><p>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史称辛亥革命),各省响应,南方有17省通电独立,脱离满清政府。孙中山从美国回国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南京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此时北方仍属满清统治,由袁世凯北洋军掌控局面,行成南北对峙。为迅速推翻满清统治,南北进行谈判,孙中山承诺,只要清帝退位,他将辞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宣统皇帝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让位袁世凯。</p><p> 此后,孙中山主要精力放在大力宣传三民主义,提倡兴办实业和党建工作上。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遭暗杀,孙中山认定是袁世凯所为,于七月发动二次革命讨袁失败,流亡日本。</p><p> 从1913年到1923年这十年间,中国政局名誉上是属北洋政府领导,但实质全国一盘散沙,各个军阀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各之为政。这个时期的孙中山主要精力就是加强国民党队伍建设,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与北洋军阀和反动势力作斗争。</p><p>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俄共和中共帮助下,在广州组织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统一了认识和方向,打倒列强和反动军阀统治。同时创办了黄蒲军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p><p>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最后遗言发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p><p> 伟大的孙中山先生,为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功勋,为中国的民主主义建设留下丰富遗产。</p><p> 2018年10月,我们一家五口去南京旅游,特去中山陵瞻仰了这位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p><p> 孙中山《咏志》</p><p> 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p><p>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p><p><br></p><p> 孙中山名言:天下为公!</p> <p>  陈独秀,安徽安庆人,1879年——1942年。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政论家和大学者。</p><p> 1896年,陈独秀考中秀才,先后在浙江大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东京正则英语学校、曰本早稻田大学等学校学习。年轻时,因反清言论和反清宣传被学校开除,受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p><p> 1904年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9年在浙江陆军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督府秘书长。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系主任。</p><p>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立了《新青年》杂志,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思形态发起猛烈进攻。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阵地。</p><p> 1920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陈独秀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党建活动。 中国共产党属共产国际下一个支部,受共产国际指挥。</p><p> 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届、第三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第五届、第六届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p><p> 从1920年至1927年,作为中共最高领袖的陈独秀,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展广泛的革命斗争,并按共产国际指示与国民党合作,支持国民党进行北伐战争取得胜利。</p><p> 1927年,国共合作开始分裂,接后大革命失败,共产党遭到国民党清洗和残酷镇压,大批中共干部遭屠杀丧身。当时,陈独秀大儿子陈延年和二儿子陈乔年都是中共高级干部,也遭国民党杀害。大革命的失败,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陈独秀认为自己要负主要责任,但他也指出共产国际瞎指挥应负更大责任,这个态度为他在党内留下很不利因素。</p><p> 1927年7月8日,中共在汉口“八七”会议上,撤销了陈独秀总书记职务。</p><p> 此后,陈独秀在党内一直受到批判和错误清算。1929年10月20日,陈独秀被党内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开除出党。</p><p> 1932年,上海松沪会战,陈独秀支持抗战,遣责蒋介石卖国独裁,被捕入狱。1937年8月出狱后,来到重庆江津乡下,过着贫困生活。国民党曾要给予他照顾和待遇,被陈独秀愤然拒绝,他说:我和国民党蒋介石是死对头。仅此一言,就充分展现了陈独秀人格不被诱惑的风骨。1942年5月,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逝世。</p><p>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刊物,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中共早期一批著名青年领导人,基本上是受其宣传影响,开始觉悟,开始成长起来的。</p><p> 陈独秀名垂青史,光照千秋!</p><p> </p><p> </p><p> 陈独秀七律《五四运动》</p><p> 狂澜力挽精英梦,还我河山壮此行。</p><p> 国学千家穷武运,春雷一声动神惊。</p><p> 沉浮谁主图文治,国共交锋继战争。</p><p> 鹿死中原当政道,已传火种照长征。</p><p><br></p><p> 陈独秀名言: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p> <p>  蒋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1887年——1975年。曾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总裁、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总统。</p><p> 蒋介石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从政生涯横跨北伐、中原大战、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长达25年。最后败退台湾,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p><p> 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代史进程产生极为重要影响。</p><p> 1906年4月,19岁蒋介石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学习。1907年回国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学习炮兵。1908年春,再赴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并加入同盟会。1910年毕业后进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p><p> 蒋介石投身民主革命获孙中山的器重。辛亥革命爆发后,蒋介石回上海任沪军第五团团长。1916年5月,蒋介石奉孙中命令去山东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1922年6月,孙中山避难永丰舰,蒋介石去广州登舰侍护40余天,取得孙中山信任,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接后奉派赴苏联考察学习军事、政治和党务。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此时,蒋介石正式走上国民党权力中枢舞台。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此时,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开始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蒋介石率总司令部赴前线指挥,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农民支援下,打垮了北洋军阀。</p><p>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合作遭到破坏。</p><p> 1928年1月,蒋介石任总司令,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改变孙中山革命政策,彻底与共产党分裂。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从1928年至1930年,蒋介石集中军事力量,结束北洋军阀在中国统治;战胜了全国各派武装力量,一盘散沙的中国,从表面上实行了统一。</p><p> 1930年12月至1936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了五次"围剿",迫使红军长征北上。</p><p> 抗日战争。1931年"9、18"事变爆发,任中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不组织军事力量抗击入侵东北的日寇,却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剿红军。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自治"扩大对中国侵略,中华民族空前危机,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此时,蒋介石将国内政策作相应调整时,仍然坚持要剿灭已经到达陕北的红军。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在西安被部下张学良、杨虎成扣压,在中国共产党的调停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政策,结束了10年内战。</p><p>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抗日战线,蒋介石开始积极部暑和指挥中国军队开往前线抗御日本侵略者。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积极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与日寇作战。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p><p> 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防止内战爆发,毛泽东主席于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国共签订停止内战《双十协定》。但没过多久,蒋介石单方撕毁协定,内战于1946年初爆发。</p><p>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主席指挥二百万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垮了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蒋介石败逃台湾。</p><p>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和政治生命至此终结。</p><p> 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杀戮最重的一个人。</p><p> 至此,中国近代史结束,步入中国现代史时期。</p><p> 蒋中正《述志》</p><p>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于人万事休!</p><p> 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候!</p><p><br></p><p> 蒋中正名言:宁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p> <p>后记:</p><p> 我们国家现在的强盛,是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没有侵略、没有战争、没有国家动乱,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生活安康,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切仁人志士期盼的结果。重温近代史,更增强我们对现在生活的热爱和感恩。</p><p> 此文,是我在收集的一些历史资料和部分人物传记基础上进行编写的。对这些历史人物,是从历史角度上进行评价的,有些是我个人的看法。</p><p> 2019.8.25</p>

中国近代史上十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6801.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